-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明忠打造面包中的星巴克.doc
郭明忠打造面包中的星巴克
上海《新民晚报》曾把“BreadTalk在上海开店”选入2005年十大时尚新闻,理由是:“去这个店买面包现在成了不少小资的日常乐趣”。
如果习惯了上海灯光昏暗、地板油腻的面包小店,走进“面包新语”会是个震撼,就像当年许多人从速溶咖啡升级到星巴克一般。设计师以玻璃、不锈钢金属打造出的冷调空间,意外地衬托出新鲜面包的温暖,加上烤炉四溢的香气,开放式厨房里现做面包的白衣师傅,还有店里此起彼落的愉悦呼声“欢迎光临BreadTalk”、“三姑六婆出炉了”,凭借精品行销路线,“面包新语”在上海滩一枝独秀。
像星巴克一样,“面包新语”的价位也高出同业一截,一块叫“松松”的肉松面包,重量仅及同业2/3,却要价6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盒饭的价格。“进入这家店,是体验生活,是流行的东西,你不能只看面包值多少。”面包新语集团主席、创办人郭明忠面对价格问题时总是这样解释,他所领导的面包新语集团一年营收高达5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半就是来自中国大陆市场。
以数字来看,中国大陆的面包市场才刚起步。根据市调机构Eurmonitor所做的调查,韩国、香港等地区平均每人每年面包消耗量约为8公斤,而中国大陆只有1公斤。随着中国大都市忙碌的白领阶层逐年增加,面包牛奶的西式早餐组合也正加速取代汤面、清粥,“因为大部分人已没有花上一小时享受早餐的奢侈了”。
看好面包市场的远景,越来越多业者计划加八面包连锁店的竞争行列,其中包括著名的顶新集团。而类似的面包战争,当然不可能只局限于上海。梅龙镇广场的“面包新语”厨房,四个福建师傅正专心听新加坡技术监督“阿傅”的指导,他们所属的“音乐厨房”餐饮集团,将在厦门引进“面包新语”。
“面包新语”从一开始就将品牌定位于专攻亚洲大都会的年轻新贵。3年前,当“面包新语”进军上海时,老板郭明忠更是砸下同业4倍以上的成本,对每家店精雕细琢,吸引了过去很少走进传统面包店的年轻族群,而各店的营收也比竞争者多出4倍以上。
祖籍潮州的郭明忠在新加坡可算是风光无限,不仅得遍大小创业奖项,前总理吴作栋还在国庆演说中专门表扬过他。
郭明忠学美术出身,毕业于南洋美专。1981年,他怀揣2000元新币去了台湾,在百货公司摆起“龙须糖”的摊子,这是他在新加坡学过的传统中国小点。
这个新奇点心很快让郭明忠的摊子前大排长龙,他一连在台湾各地开了十多家糖摊。当龙须糖的新鲜感开始退烧,他又卖起蛋筒冰漠淋,并转进百货公司美食街,引进新加坡的南洋美食。
今日“面包新语”的种种特色,都是郭明忠在竞争激烈的台北餐饮圈一点一滴地摸索得来。例如“面包新语”的招牌特色“开放厨房”(头戴白色高帽的师傅细捏面团的过程常引人围观)跟当年郭明忠卖冰淇淋时,蛋筒现做现卖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很重视‘实演’的效果。”面包新语集团中国区总裁陈国华说。
郭明忠讲格调,这在台湾粗俗的摊贩文化中显得独树一帜。当年旁人惯用塑料盘、塑料碗盛放各色小吃,他放花生糖粉的盆子却是青花瓷。打从创业第一天亲手在卖糖的花车上彩绘一条龙开始,郭明忠艺术创作的宣泄管道,就从画布、宣纸转移到工作的点点滴滴。“陈列、包装,任何东西都要有美感,”他强调,“美学给我很大帮助。”
郭明忠没有上过一天的管理课程,但却懂得运用自身的多文化背景,加上美学训练的优势,自有过人之处。他将台湾的美食街在新加坡改头换面,成为精品等级的“食阁”(food court)。现在这种食阁在上海也处处可见。隶属面包新语集团、由陈国华掌舵的“大食代”已在上海开了11家,各具特色。有的以原木、石材为主题,有的以金属原色打造出洁净无尘的质感。
“面包新语”曾获2004年亚洲设计奖,人们以为如此令人惊艳的空间肯定出自名家手笔,但事实上其创作者是一对夫妻档设计师。从新加坡第一个食阁开始,到今日的“面包新语”,不论是在印度还是上海,郭明忠的每一间新店都是他们在设计。
1999年,夫妻档设计师、陈国华、郭明忠几个餐饮行销老手动起创连锁品牌的念头,他们做好设定,以18到45岁的年轻专业人士为主要客群,以行销多国、股票上市为目标。8个月后,第一家“面包新语”在新加坡某购物商场开幕。第一天排队买面包的青年男女足足排了五十米长。
7年后,“面包新语”在亚洲已超过100家店,分布17个城市,9个国家。为何选择面包郭明忠承认,不是因为他爱吃面包,而是“面包很有趣”。相较于其他餐点,面包有着无限可能。在他眼里,面包事业是块素净的画布,他可以在上面恣意挥洒创意,运用20年的累积,把马来娘惹菜、台湾肉松、印度咖哩、泰国椰浆等与面包结合。
“面包新语”效仿时尚品牌,一年会有三次新产品发表,其中包括不少因应时事的新款,例如,神州五号、卧虎藏龙等,常让人会心一笑。现在上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