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重要堤防的防渗工程
李思慎王满兴
(长江工程建设局.湖北.武汉,430010)
塑蓬鬻本文系统地总结了1998年大洪水后长江重要堤防防渗工程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深入探讨了堤
防防渗工程设计理惫与方法,介绍并简要评价了适合堤防防渗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要介绍了
长江重要堤防防渗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质量评价覆运行效果.阐述了堤防防渗工程建设中重大技术问
题的研究成果,包括薄防渗墙施工质量检验与评价标准、个别堤防防渗墙施工中局部堤段堤身裂缝问题、
垂直防渗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盼渗墙的元损检删、战压井的潜堵机理厦可拆卸式新型减压井等。文章
最后指出堤防防渗5V-程建设任童道远.同时也还有一些需要解袅而尚未解决的渗藏问题。
豢缝壤长江堤酵;防渗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质量
1前言
1998年长江发生了大洪水并造成重大损失。洪水过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作出决
定,利用国债,拨出巨资加固长江堤防,并将其中一、二级等重点堤防的穿堤建筑物、防渗处
理、抛石固基等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工程(以下简称隐蔽工程)交由长江水利委员会
(以下简称长江委)负责组织建设。经近4年的精心建设,隐蔽工程已于2003年汛前建成,
并经4~6年的运行,工程经受住了考验,达到了设计要求。2005年10月下旬,通过了由水
利部组织的竣工验收。
隐蔽工程的防渗处理涉及湘、鄂、赣、皖四省重点堤防2000余km,防渗处理工程累计
灌浆312万ITl、减压井455口。
为完成这一浩大工程,建设单位精心组织设计和施工,对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重大技术
同题,组织进行专题研究。建设过程中.国内大多数有防渗工程施工经验的队伍中标,并带
来了国内所有的薄防渗墙造墙工法和设备类型,同时,这些工法和设备在隐蔽工程建设中
还得到了完善和提高。隐蔽工程的防渗处理不仅提升了堤防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了长江
重要堤防的抗洪能力,也为今后的堤防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科技成果和建设经验。
2防渗工程设计理念与方法
据史料记载,长江堤防最早始于楚,距今已2500余年,多数有数百年历史,经历代加高
培厚、联圩扩大,方有今日之规模。但堤身土质复杂、不够密实且隐患多,堤基更无资料可
查。堤防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挑肩扛粗放型的土方工程历史。隐蔽工程建设则掀开了堤
防建设新的一页,先进的设计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李思慎(1940一),男,长江工程建设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力学研究。
2.1设计原贝0和要点
防渗工程设计首先是根据地质条件、险情及渗流稳定分析的成果,确定治理范围。为
确保设计质量,长江委综合勘测局根据现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制订了更高的技术要
求和细则,对隐蔽工程涉及堤段进行了全面的地质勘察,基本弄清了加固堤段堤身堤基的
地质条件。长江设计院在确定的治理范围内,在流防洪规划制定的防洪标准(设计洪水位)
的前提下,结合堤防险情的特点、地质条件、外滩宽窄、堤内居住及耕作情况,综合考虑、计
算比较,合理选择治理措施。鉴于长江重要堤防基础多为双层或多层结构地层.因此渗流
计算分析均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这样可方便地描述各种边界条件,不致因过多简化而使
计算结果失真。
防渗工程设计的总原则是“前堵后排,保护渗流出口”,同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工程措施应有较高的安全度、施工方便、利于管养且投资较省。
(2)工程措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截流、排渗、压渗等可单独使用亦可兼施并举。
(3)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新设备。
2.2设计方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的堤防建设一直在探索适用、有效的渗流控制措施,主要有:培
厚堤身、翻挖回填、锥探灌浆、吹填(填塘、盖重)、反滤、减压井(沟)等,铺盖、劈裂灌浆也有
应用。这些措施不仅解决或缓解了某些堤段的渗流险情,而且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防渗墙作为一项防渗技术在水库大坝中早已应用,过去堤防加固未曾应用,主要是墙
体太厚(60cm),造价太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堤防建设的需要,20世纪末,薄防渗墙(厚
度30cm)技术及塑性混凝土、水泥土等新材料出现了,大量的新设备、新工艺也纷纷涌
现,为堤防防渗加固工程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技术支撑。
1998年大水后隐蔽工程的防渗处理措施,用得最多的是垂直薄防渗墙,其次是吹填、
减压井、锥探灌浆,土工膜斜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