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设计 永嘉上塘中学 陈文静 本节课可以参考课本中本小节的引言所提供的思路进行:一是注意与上节课所讲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衔接,承上启下,温故知新;二是体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由现象提出问题。除了可以引用课本中列举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多举一些实例。 1 教材分析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由此可见,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需达到应用水平。 本小节内容包括四部分:一是碳循环;二是物质循环的概念;三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接下去教师出示“细胞呼吸”投影片,请大家说出有氧呼吸过程中碳是如何传递的?[] 然后,请大家分析碳循环模式图,思考如下问题:(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CO2、碳酸盐)(2)碳在生物群落中以什么形式存在?(有机碳化合物)(3)碳在生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什么形式循环?(CO2) [师生归纳] 最后,请学生独立得出碳循环文字示意图,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并通过讨论纠正,得出正确的结果并投影: 7.4 总结、归纳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碳循环的特点 教师提问;(1)我们所讲的碳循环是指在什么之间进行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2)除了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请同学们归纳物质循环的概念,并指出这里的物质是什么?(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 ( 循环的范围有多大?(全球性)(3)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那么,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呢?(全球性循环往复) 7.5 探讨、分析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解决的办法 教师提问:(1)物质可以被循环利用,那么地球上的资源是不是用之不竭的呢?请大家思考问题:人们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燃烧使碳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出来,森林砍伐又使绿色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将 带来哪些危害呢?(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我们应该如何尽量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呢?(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 7.6 分析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师投影:(先投影空表格,再补充)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 以无机物形式 过程 沿良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往复 联系 ①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良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 7.7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介绍背景资料提出问题根据小组内交流平时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8 板书设计 9 作业设计 (1)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A、核糖体和叶绿体 B、核糖体和线粒体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 (2)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绿色植物 B、肉食动物 C、植食动物 D、分解者 (3)右图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关系图解示意图,请回答如下问题: Ⅰ 图中A、B、C、D各指什么? Ⅱ 图中①—⑦又分别指什么? 10 问题探究 本小节内容虽不多,但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能量流动及其他章节的联系很紧密,教学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物质循环概念时,多给学生时间理解: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循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往复。 (2)碳循环的形式、特点、过程的归纳,要用好投影片,直观地理解各个环节的生理变化,强化知识点在习题中的应用。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运用表格的形式既可以节省时间,也相当于自学提纲,有利于学生有序的思维活动,真正起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助作用。 (4)探究性实验能否确实完成是一个问题,千万不能走个过场,学生学了之后还是不会做实验设计,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以及必须遵守的原则,落实到位。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应以小结的形式概括本小节内容,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