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放顶煤开采论证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放顶煤开采论证报告

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云盖山煤矿二矿 综采放顶煤开采可行性技术论证 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云盖山煤矿二矿 生产技术科 2017年3月22日 目 录 一、矿井概况 1 1、地理位置与交通 1 2、矿井地质构造 1 3、煤层条件及顶底板岩性 3 4、瓦斯、煤尘 5 5、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5 二、矿井建设 6 1、通风系统 6 2、抽采系统 6 3、排水系统 6 4、供电系统 7 5、提升系统 7 三、采煤方法确定 7 1、工作面采煤方法确定 7 2、工作面参数 8 3、工作面设备选型及配套 9 四、顶板、顶煤可冒性分析 12 1.开采深度 12 2.煤层强度 12 3.煤层厚度 12 4.煤层夹矸 12 5.煤层顶板 12 6.顶煤节理裂隙 12 五、抬顶煤工艺 13 1.抬顶煤要求 13 2.抬顶煤工艺 13 六、放顶煤工艺 14 七、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及合理性分析 15 八、瓦斯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5 1.矿井历年瓦斯资料统计 15 2.矿井瓦斯涌出分析 15 3. 瓦斯涌出量结果 15 4.瓦斯防治 16 九、煤层、自燃发灭火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6 十、水文地质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20 1、矿井充水条件 20 2.矿井充水因素 21 3.防治措施 22 十一、总结 23 云盖山煤矿二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可行性技术论证 一、矿井概况 1、地理位置与交通 云盖山煤矿云煤二矿位于禹州市西南部35km处的磨街乡境内,行政隶属于磨街乡刘门村。其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113°09′33″~113°11′50″,北纬34°07′31″~34°09′10″。矿区东西长约3km,南北宽约3km,面积6.0064km2。 禹州市通向文殊乡及磨街乡的柏油公路纵贯全区,磨街至神后柏油公路从矿区经过,“村村通”水泥公路网遍布全区。向北可通往登封、洛阳;向东经禹州市可达许昌市;向南经神垕镇可至郏县、平顶山、宝丰、临汝等地;东南部平禹煤电公司五矿尚有762型窄轨铁路经禹州市至许昌市与京广铁路相接,交通方便。见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二矿是云盖山井田的一部分,位于井田西南部,本区含煤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总厚度约665m,划分9个煤段(以往划分8个煤段),含煤43余层,煤层总厚度11.41m,含煤系数1.72%。可采煤层4层,二1煤层全区可采,四2、六2、七4煤层局部可采,可采煤层厚度5.82m,可采含煤系数0.88%。 本区位于角子山背斜南翼,景家洼向斜北翼。矿区基本构造形态为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13°~20°,走向NE35°~42°;倾向SE55°~48°;区内断裂发育,主要为走向正断层(北东向),并把井田切割为三个块段。浅部的花沟断层是井田的上部边界,深部下白峪断层是井田的下部边界,南部深部的风阳山断层与北部花沟断层组成地垒,西端的牛颈山斜交正断层与风阳山断层组成阶梯状断块,中部发育数条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小型正断层。根据补勘三维地震资料,区内落差H≥100m的断层2条, 落差50m≤H100m的断层6条, 落差5m≤H 50m 的断层21条,落差H5m的断层12条。岩浆岩体分布 根据区域资料、钻孔及实际生产揭露,区内浅层无岩浆岩侵入及出露。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本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且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伴有小型断层和褶皱。 矿区范围内构造形态总体呈平缓的单斜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并伴有断裂及次级小断裂及小规模皱曲发育。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有一定影响。区内无岩浆岩发育。 综上所述,依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云煤二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应为中等。二1煤层二1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大占砂岩(标5)之下,下距太原组顶部灰岩顶面一般5.41~26.94m,平均11.84m。上距四2煤层160m,距砂锅窑砂岩底68m。二1煤层厚度0~15.00m,平均3.70m。 总体矿区二1煤层煤厚变化为中间厚两端薄,矿区110线以东有一个较大的薄煤区,局部不可采至无煤。矿区二1煤层局部煤厚变化比较大。走向上西南端106勘探线以西,煤层发育稍差,煤层厚度0.73~9m,平均为3.69m;108~110勘探线附近,煤层发育最好的块段,煤层厚度0.88~14.05m,平均为6.57m,煤厚比较稳定;110~矿区边界之间为一条走向宽约1km沿北西方向延伸的薄煤带,为区内煤层发育和保存最差的一个条带,4个钻孔煤厚不可采,煤厚0~7.23m,平均1.46m; 107~109勘探线附近,煤层发育比较好,煤厚0.73~14.05 m,平均为7.04m,煤厚比较稳定,大部分煤厚都在6m以上。 通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