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百年名校文化之于当代教育校本发展价值.pptVIP

试论百年名校文化之于当代教育校本发展价值.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百年名校文化之于当代教育校本发展价值

百年名校文化之当代 教育校本发展的价值 黄树生 博士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百年名校——老牌、绩效且著名 ① 创办于清末民初,办学历史超过或接近一百年; ② 实施新学课程教育,课程体系呈多元性; ③ 长期以来由教育家治学,教育有效; ④ 各级各类卓越人才辈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杰出贡献 ; ⑤ 教育文脉绵延至今,办学文献和历史人文景观维护较好; ⑥ 在教育界有良好的知名度,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标识性教育品牌。 如何计算百年名校的校龄 百年名校是指在清末民初实施新学课程教育的学堂,包括从官办或私立书院转制西学的学堂。 区别于“旧学”,作为教育制度的“新学”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新式学堂结构,一是新式西学课程。 研究百年名校教育文化的发展历程,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关于近代教育史的概要。 甲午惨败催生近代新学 近代以前的旧学教育,包括朝廷官办的儒学系统、书院系统和私人设立的私塾。前者“经史大义,教谕掌之;礼、律、书、乐、射、算,训导掌之,师率生员习礼于庙,研经于斋,课艺于庭,校射于圃,旁及书算法律。”后者在私塾中受业,或闭门苦读,只在科考时汇聚应试。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即传统的经史之学、典章制度和伦理道德等。中学为体要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制度框架。 西学:“西政”(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历、劝工、通商,即西方各类具体的制度和行政管理措施)、“西艺”(算、绘、矿、医、声、光、化、电”等,即西方各类科学技术)和“西史”(西方各国历史)。他认为这些新学确有实用之效,“此教养富强之实政也”。 新学:新教育制度、新式学堂(洋学堂) 废除旧学体制 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日(1905年9月2日),清廷上谕宣布:“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举考试亦停止。” “丙午”,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新学高潮兴起。 “光绪后”书院课程将经解、史论、诗赋、杂著四科改为学生课外研读,另设外政、天文、格致、制造四科,并规定不论学修何科,均需学算术。二十五年(1899年)又将课目改为天文、舆地、兵法、算学、图画、体操。戊戌变法时期采取分教研读,后实行课堂教学,讲授时间一般为每次二三小时。除经学、文学外,其余课程及教科书,都自编讲义。 在清末普通小学堂里,传统读经课程只占比重27.1%,数理化外语等新知识课程已占72.9%;到民国初年,传统的读经课程已经减少为8.4%,而新知识类课程竞达到91.6%。 为什么要研究百年名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学校不是一般的组织,而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缅怀先哲名师的筚路蓝缕,研究其时代教育价值,实事求是地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为学校的发展定位、战略规划、管理改革、学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有利于教育主体形成文化自信力、凝聚力和 向心力,为学校未来的科学发 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找 到富润的智慧源泉和文化营养。 研究学校发展的 真实可靠的文化历史, 一定要阅读第一手原始资料:如校刊、成绩单、校友回忆录、日记等。 二、清末民初时期 无锡新教育之盛 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 春秋战国:有庠、序之设。 西汉:民间逐步广设私学。 北宋:无锡县、江阴县和 宜兴县建立县学、 书院林立。 东林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为什么不提 “一榜11进士”的盛况? 自宋熙宁六年起、至清嘉庆六年( 1073 ~1801年)止,无锡有8人考上文状元、540人进士题名、1234人中举。 竢实学堂(无锡市连元街小学) 时间: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897年2月14日) 在《明定国是诏》前四个多月 人物:举人杨模等,自任总理(校长) 数学家华蘅芳总教习、钱基博等 意义:首创无锡新学之先河 三等公学堂(无锡市崇宁路小学) 时间:清光绪二十四年(1998年) 人物:裘廷梁、俞复、吴稚晖等人 贡献:教科书、文明书局/小学 严氏私立经正学堂 (无锡市寨门小学) 人物:金匮县怀仁乡寨门由宗亲合资 时间:清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初九日 (1902年10月10日) 意义:第一所半义务制教育的乡村 寄宿制新式学堂 东林学堂(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