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养育和儿童良好情绪行为养成
家庭养育与儿童良好情绪行为的养成 山东省妇产医院儿童保健中心 何守森 一、基本概念:情绪、情感,行为 情绪与情感 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 基本情绪(初步的微笑、厌恶、痛苦、兴趣等)是出生就有的,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 次级情绪(悲哀、愤怒、快乐、惊奇、内疚、骄傲、害羞等)是后天早期发展的。 情感:完全是后天的,主要是在社会需求方面相互作用中具有价值取向的特有情绪体验。信任、爱戴 、感激、道德感、美感,仇恨、嫉妒等。 二、情绪情感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动机作用:情绪直接指导、驱动、调控着儿童的行为。例如,婴儿吃饱了就有满足的微笑,一有痛苦就大声哭闹。 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婴幼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始终仍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情绪是儿童人格的核心: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情绪态度。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人格核心成分。 三、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 许多人认为,新生儿处于一个只知吃喝拉撒,对外界混沌无知的状态。其实不然,相比于儿童智力发展,儿童早期的情绪发展更为突出和重要。 儿童早期情绪、情感发展基本进程 初生婴儿:痛刺激引起痛苦情绪,异味刺激引起厌恶情绪,新异性光、声或运动刺激引起注视的兴趣,内部过程节律反应引起微笑。 4 ~ 6周: 婴儿在听到高频人语声或看到人的面孔时, 会出发社会性微笑。 3 ~ 4月: 婴儿在接受治疗、受到痛刺激时,会产生 愤怒或悲伤的情绪。 5~7月: 出现惧怕情绪;害怕从高处降落。 7月~1岁: 出现依恋,分离伤心、陌生人恐惧。 1.5岁左右: 出现羞愧、自豪、骄傲、操作焦虑、内疚 和同情等。 3岁左右: 出现道德感。 4 ~ 5岁 :美感、理智感。 儿童早期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1岁以内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例如,温暖的环境、吃饱、喝足、尿布干净等,都常常是引起愉快情绪的动因。 1~3岁的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外,开始关注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 (依恋-安全感)。 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向满足社会性倾斜。在中大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幼儿非常希望被人注意,为人重视、关爱,要求与别人交往。(归属感)。 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成熟、智力发展与情绪发展交互作用 情绪的感受和表达均需要一定的生理基础。 例如爬行和行走发展了视觉感知范围,肌肉的控制能力的增强也为表达情绪的能力得到加强。 情绪的理解和表达离不开认知能力的提高。 例如自豪、羞愧、内疚等情感的发展必然以记忆能力、自我概念的建立为前提。 营养缺乏、注意力不佳等影响智力的因素也影响情绪的发展。 (二)家庭养育方式与亲子互动质量 情绪是相互影响的。良好的亲子互动会引导出积极的情绪、情感反应。 父母应最大努力去分享孩子的情绪,并让孩子知道你在分享。 在会说话前,情绪分享是亲子交流的重要内容; 分享(关注)的过程就是在引导、调节、匹配彼此情绪、情感的节奏和方向。 分享第三方(物体或人)时,相互注意的产生是社会化的关键能力之一。 儿童会向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人们学习,父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马可的父亲平时总是不断的告诫儿子:“你还太小!你保护不了自己,小心受到伤害!” 马可就认为:“周围环境充满了恐怖,我自己解决不了问题。” 父母言行是孩子直接的模板和示范,父母如果想看到自己孩子的有好的行为,首先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儿童早期特别要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当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言语并不一致时,儿童将不理会我们说了什么,而会“听从”我们的行为——我们做了什么。 母-婴依恋——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7月到2岁。 其表现为:婴儿将多种行为,如微笑、哭叫、注视、依偎、追踪、拥抱等都指向母亲;最喜欢同母亲在一起,母亲能使他得到最大的安慰;同母亲的分离则会使他感到最大的痛苦;在遇到陌生人、陌生环境而产生恐惧、焦虑时,母亲的出现能使他感到最大的安全感。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3岁以后 婴儿把母亲作为一个交往的伙伴,并知道交往时要考虑到她的需要和兴趣,据此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这时与母亲的空间上的邻近性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母亲需要干别的事情,要离开一段距离,婴儿会表现出能理解,而不会大声哭闹。 影响儿童早期依恋的因素 抚养质量是决定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临床社会工作--任务中心模式终考.docx VIP
- 社区调解实务与技巧形考任务一.docx VIP
- 2024年2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docx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联盟推荐.docx
- 索尼PMW-EX280说明书.PDF
- 2023年鲁迅美术学院附属中学(鲁美附中)中考招生语文数学英语试卷.doc
- 最新电气工程毕业论文-基于DSP的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的设计.docx
- 2023-2024中国大陆地区雅思考生成绩大数据报告-英国文化教育协会-2024.11-39页.pdf
- 临床社会工作--任务中心模式形考任务二.docx VIP
- 光学设计cad试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