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二十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doc

  二十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   内容 提要:二十年来的陈寅恪 研究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期、繁荣期和深化期。从事此研究的人员可分为四个群体,即陈氏门人、老一辈学者、中青年学者以及港台及海外学者。研究重点则相对集中在八个方面:史学、语言文学与宗教、晚年著作及心态研究、文化观及知识分子观、家族史研究、生平及与同 时代 人比较研究、治学 方法 研究以及诗歌笺注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陈寅恪及其学术思想重新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已经被称为陈学。今天,陈寅恪研究正在向着更加冷静、深刻、更富有学理性的方向 发展 。本文试图对二十年来的陈寅恪研究给予简要的回顾和评述,但限于资料,此评述主要根据大陆本土学者的研究成果,但对特别重要的海外及台港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尽可能予以评述。   一 关于陈寅恪研究阶段的划分、重要出版物及研究者群体的界定   给二十年来的陈寅恪研究划分阶段似乎并不困难,大致按照年代划分即可,也就是说可以分为两个十年,不过第二个十年似乎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五年,进入新世纪后,则可视为第三个阶段。至于理由,则参见以下的具体评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大批受迫害的 中国 知识分子得以平反昭雪,对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研究也随之有了可能,而陈寅恪研究可以说是起步较早并取得很大成就的一个领域。这里说是起步,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对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研究,而是说相对于此前(指1949年后,不包括更早时期)的带有极左色彩的研究与批判,此时才算是开始真正的学术性研究,因此称为起步期,其时段大致是从1980年到1989年。可以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陈寅恪文集》和1981年出版的蒋天枢先生之《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作为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因为它们的出版,不仅意味着陈寅恪的学术成果得到了承认,而且为研究者提供了当时所能提供的最权威和最齐全的研究文本。为此,学术界应该感谢蒋天枢先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这一时期所发生的另一重大事件就是海外的余英时与大陆的冯衣北就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心态展开的争论,由于这次争论发生于大陆学者与海外学者之间,且为文革后一次与 政治 关联密切的论争,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余英时随后将这次争论的有关内容及自己对陈寅恪诗文的研究心得结集为《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由 台湾 的时报文化出版公司于1984年出版。而大陆方面也将有关文章整理于1986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与余英时先生商榷》,以下摘录该书内容简介中的一段,也许有助于理解当时双方论证的背景和微妙之处:    一九八三至一九八五年间,香港报刊曾陆续发表余英时和冯衣北两先生的文章,就陈寅恪晚年所写的诗文进行了讨论,对已故史学家这一时期的生活、工作和心境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看法,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注意和兴趣。   鉴于余英时先生的部分文章已于一九八四年结集出版,并拟于近期增订再版;我们特将冯衣北先生的文章结集出版,并请作者增写序跋,对 问题 作了进一步的论辩。为着便于读者统观全貌,书后附录了余英时的有关文章。   事后看来,虽然这次争辩双方都带有情绪化色彩和浓厚的意识形态背景,但论辩本身的得以进行和论辩成果的有条件在国内出版问世,已经昭示出新时期开始后,国内的学术研究终于开始了艰难的起步。综观这一时期的陈寅恪研究,主要特点是起点虽高,但研究范围比较狭窄,基本上限于其 历史 和中国古典文学领域。此外,研究力量的相对薄弱和研究者之局限在少数专业人员范围的事实,也直接导致对学术界 影响 的相对微弱,其研究成果不仅一般大众很难理解和接触,甚至在学术界也很难得到广泛关注。至于具体成果,将在后面评述。   陈寅恪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从1989年到二十世纪末,这是一个研究不断深入、影响不断扩大且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的阶段,用繁荣一词来形容是一点不过分的。这十年其实又可以分为前五年和后五年两个阶段。首先,是在1988--1989年,当陈寅恪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际,接连举办了几个纪念陈寅恪的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纪念专集,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同年出版的《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前者收文48篇,后者收文34篇,所收录论文质量之高,研究内容之广泛以及手段之多样化都是空前的,标志着陈寅恪研究影响的扩大以及开始向着扩大外延、深化内涵的方向健康发展。   之后,伴随着九十年代初的国学热和对新儒家思想的介绍,对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研究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了进一步扩展。1994年,江西 教育 出版社出版了王永兴主编的《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此书收入1990年清华大学举办的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上提交的论文,共27篇。上述三种学术论文集,都是陈寅恪研究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