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ATA Technology详细说明
Serial ATA Technology SATA Basics SATA 1.0 傳輸速度為1.5Gbit/s。 支援進階主機控制器介面(AHCI)功能,可讓SATA儲存裝置啟用進階SATA功能,例如NCQ及熱插拔。 SATA 2.0 傳輸速度可達3.0Gbit/s 在2004年正式推出,符合ATA-7規範。 SATA Basics SATA 2.0進步的地方在於: 1. 3.0Gb/s的高傳輸速度 2. 支援真正的SATA指令排序(NCQ) 3. Port Selector: 可使Host埠的兩個獨立SATA Port連接至 同一設備 SATA Basics 4. Port Multiplier: 是一種可以在一個控制器上擴展多個 SATA設備的技術 5. 介面和連線的強化: SATA 3Gb/s資料線長度最多2m。 SATA 1.5Gb/s只是1m,PATA更短到50cm SATA Basics SATA 3.0 1. 傳輸速度可達6Gbit/s 2. 新增NCQ 的指令數目、優先權及演算法,包括為即時 性的資源提供優先處理,主要用於影像及音像傳輸。 3. 採用全新INCITS ATA8-ACS標準,改良傳輸訊號技術 亦大幅減低了傳輸時所需功耗。 SATA Basics SATA資料線由兩條傳送方向相反的差分信號對(LVDS,共4根)組成,發送(Tx)和接收(Rx)各走一路。 不過,SATA在一對信號線上傳送資料的同時需要用另一對信號線返回流控(flow control)資訊,所以仍然是半雙工(half duplex)。 SATA IO還是SATA II? SATA II 並不是規格的名稱,而是制定SATA 1.0延伸架構的組織名稱,該組織已經正式改名為SATA IO。 SATA II是SATA 1.0a的『延伸』,延伸的新技術完全相容於SATA 1.0,但不代表廠商就一定要加入這些新功能。 從SATA IO聲明解讀,新技術可以選擇性加入而非必要, 如果硬碟廠出了一台標有SATA II(SATA IO)的產品,但既沒3GB/S也沒NCQ,事實上也不能說它錯。 Native Command Queuing (NCQ) 硬碟有支援NCQ,指令會先保留在硬碟控制晶片內,最多可以保留到32組指令,硬碟會根據指令所需要的資料位置重新排列,以最佳的順序送出,而降低指令的存取時間。 NCQ示意圖,沒有NCQ時讀寫順序為1234,碟片要轉兩圈。有NCQ後指令會重排成1324,碟片只需要轉一圈。 SATA Architecture Model SATA Architecture Model Physical Layer : 1. OOB handshake, 2. Serial Parallel Data Transfer, 3. 還有BIST function Link Layer : 1. 將要打出去的data做編碼, 將收進來的data做解碼, 2. 維持Link Layer的handshake機制. Transport Layer : 1. 將Application Layer要做的Command轉化成FIS的handshake, 2. 對FIS的組成和解開. Application Layer : 1. 最高層級的Layer,進行ATA或ATAPI command的執行, 2. implementation上很多是用軟體處理. Physical Layer Transmission (Tx) and Reception (Rx) of a 6Gb/s serial stream Power on sequencing Speed negotiation Provide status to link layer Support power management requests Out-of-Band (OOB) signal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Physical Layer - OOB 通訊鏈結的建立是靠OOB(Out Of Band)的檢測實現的,並且向上層Link Layer提供了物理層的鏈結情況。 透過OOB handshake,host與device可以決定要在Gen1,Gen2或Gen3做data傳輸。 OOB主要的用意有: 1:初始化(initialization) 2:傳送速度的協商 3:重置(Reset) 4:從省電狀態的喚醒 Physical Layer - OOB OOB信號的實踐,實際上是仰賴著COMRESET/COMINIT與COMWAKE三個PHY信號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