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上历史材料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材料题
1.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① “卫鞅”变法前后统治阶级和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统治阶级:由奴隶主贵族变成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变成地主阶级私有。
②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
联系:商鞅变法为秦国扫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奠定的坚实物质基础。
秦王:秦始皇(或嬴政) “扫六合”的意思:灭六国统一中国。
起止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扫六合”意义(秦朝建立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卫鞅”变法使国家强大了,那为什么还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
商鞅变法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遭到贵族强烈反对。
④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 商鞅变法成功原因:(1)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民心愿和国情。(2)统治者支持.(3变法者决心和才干。(4)措施得当,策略正确。
⑤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并说明原因。
? 公元前221年。没有。因为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⑥西周和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有什么不同?
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为基础,分封的诸侯世袭,易产生分裂势力;郡县制以地域为基础,官吏由皇帝任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难产生分裂势力。
⑦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2.?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皇帝:汉武帝。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道路: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传入中国;丝织品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
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原因:汉代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
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
变化原因: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请回答:
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研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Fun with numbers》全单元教学课件(三起).pptx
- 经典儿童绘本蚯蚓的日记已整理可直接小册子打印推荐读物儿童文学.pdf
- 新经典日语 第3册 第2課 日本人の配慮.pptx
- 业务连续性保障实施方案.docx VIP
- 基于solidworks鼓式制动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
-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4年春季修订).pdf
- 西南18J412 阳台 外廊 楼梯栏杆.pdf
-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国标版).docx
- 石化项目工程监理规划(范本)(最新整理).doc VIP
- 基于plc的奶牛智能饲喂系统.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