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说课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泪珠与珍珠》说课稿.doc

《泪珠与珍珠》说课稿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泪珠与珍珠》安排在第三册第三单元,高二年级重点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第三单元则重点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并由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环节在高中三个阶段的培养训练中,尤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 教学理念设计      (1)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教师职能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2)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散文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补充提供较丰富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教学目标的确立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以泪珠为事物线索,讲述自己对人生对亲情的切身感受。文章结尾借说观音流泪耶酥滴血,表达了对人生最高境界的崇尚与追求。即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人的精神境界也会随着提高。这样,泪珠就会变成晶莹剔透的珍珠。文章说到了人情、人性和人道。根据新课标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我拟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体味文章中蕴涵的感情和寄寓其中的人生哲学。   (2) 能力目标:挖掘文章的哲理内涵,培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通过体味细腻温婉充满韵味的散文语言,培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合作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认识忧患痛楚能提高人的境界的道理,培养达观淡然的生活态度,以达到关爱众生、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   (1) 体味作者细腻、真率的情感。   (2) 理解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各种泪水中包含的丰富情感,体味作者对忧患与痛苦、亲情与人生的探询和评判。      4 教学方法      (1) 四步教学法。(通过提问--启发--讨论--评价的步骤学习课文。)   (2)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并围绕泪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挖掘泪的内涵,最终把握并深化文章中心。   (3) 鼓励个性,肯定创新。   (4) 朗读方法:跳读法、齐读法、个读法。      5 教学过程      (1) 导入   有人说,会流泪的人,是高尚的人。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借泪咏出他们高尚的人生追求。有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民之泪,有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苦吟之泪,有韦应物的一曲高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的送别之泪。当代歌手也曾深情演绎英雄泪、铁窗泪、孤星泪。而台湾女作家琦君独辟蹊径,从纷繁多姿的泪水中领悟了人生要义。   (2) 作者介绍   琦君,女,台湾著名作家,1918年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1949年离开大陆,奔赴台湾,后移居美国新泽西洲,曾任教于台湾中央大学。本文作于1988年,选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一直没能回祖国大陆。琦君的作品兼散文及小说两类,而以散文的成就为大。多次荣获文学大奖,著有《泪珠与珍珠》、《桔子红了》、《琴心》等作品。有人评论其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妇,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这就道出了琦君温润婉约的写作风格。   分析:通过介绍作者的经历,让学生对琦君的思乡情怀有一个初步认识。   (3) 整体感知、具体研习   ① 预习时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泪珠的描写贯穿全文,文章写了哪些泪珠?请学生快速的阅读文章并回答。老师明确。   书中泪、思乡泪、亲子泪、奋斗泪、慈悲泪、感恩泪。   分析:这个问题把线索物泪作为突破口,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前面的几种泪水较容易,后面较难的语段可让学生朗读体味情感,老师适当点拨。提示:按写作顺序寻找,抓住关键词语。   ② 如果说文中有一根红丝线把六种泪珠串起来了。看看课文,是哪一句?哪一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呢?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学生集体回答)   这句话串起了六种眼泪,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形散神聚。   分析: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在主旨句的牵引下,体会文章主题。同时也抓住了散文的特点。   ③ 第一种泪水中,马区夫人的话,冰心的话,白杜的诗的含义是什么?并找出能体现作者当时情感的句子。   分析:前一问意在理解文中的诗句,并初步接触泪的本质。后一问意在引出下文: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后,才能理解泪水的深刻含义。提示:结合上下文,先理解关键性的词语。特别强调,学生易把白居易的诗理解成爱情诗,表达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苦闷。老师应作正确引导,理解偏颇的可能拖延时间。   ④ 人在什么情况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