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doc
世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葛剑雄,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专家,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上海世博园区建设,利用了许多工业遗存,您如何看待这种做法?工业遗存对上海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很多上海的工业遗存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起过关键作用,并且是带有标志性意义的。比如说江南造船厂,它的前身是江南制造局,是第一批生产船舶的基地。江南造船厂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制造了完整的船,当时在世界上的水平也是不低的。从造船到造军舰,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它都作为船舶基地发挥着作用。江南制造厂不仅是工业基地,作为一个历史遗址还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文明发展的过程。它早期还有一个翻译馆,专门翻译外国科技方面的书籍。但从发展来讲,它已经不适合继续在黄浦江边了,所以整体搬迁到长江边的长兴岛。这样的遗址,有可能的话应该尽量保存。这一次把它放在世博会的展区里面,其实是要通过这个方式把它保存下来。
同样,上海的一些纺织厂、自来水厂、发电厂,这些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有标志性作用的遗存,都要保存好。世博会利用以前的工业遗存设施,也体现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比如说,大概有80米高的发电厂的主厂房,现在就是一个场馆;有一根很高的烟囱,现在做成了一个温度计。像这样的建筑要拆除它是要花很多精力很多钱的,现在留着,适当地美化改变一下,就能起到新的作用,就是非常好的景观,我觉得这个方法是比较好的。
您认为在近代史上上海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在哪?
对上海这座城市来讲,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就是1843年开埠,当然这是被迫的,设立了租界,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帝国主义出于自己的侵略目的,把一些现代化的制度拿到租界里来了,包括一些新的科学技术也引进来了,从这个角度讲,这是上海现代化城市出现的一个重要节点。
第二个我想应该是1927年。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上海正式设立了上海市,当时叫上海特别市,并实行“大上海计划”,准备在租界外面,兴建一个级别很高的上海市,包括市政府大楼、道路系统、车站码头、博物馆、体育场等,在当时都是很先进的。但是由于抗日战争爆发,这个断断续续地做了十年的计划,到1937年最终停止了,这其实是一个夭折的中国人自己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构想。
第三个是租界的收回。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争取到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中国政府重新跟英美修订了原来的不平等条约,宣布取消租界,取消治外法权。但是由于抗战的特殊状况,租界仍然被日本和汪精卫政府占领,所以等到抗日战争后才真正由中国政府接管。
解放后,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是浦东的开发,标志着上海全面的改革开放。首先在浦东,然后推广到整个上海。
我觉得这几个历史节点对上海是比较重要的。
上海1843年开埠以后成为金融贸易都市,到建国后的单一工业化,再到改革开放后的重新回归金融贸易的多功能国际都市,您怎么看待这个“回归”过程?
1843年设立租界,客观上上海的现代化城市开始建立。因为租界不是原有县城自然向外扩展,而是在县城外面划定一个地方建立起来的,所以这不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外加的。
我们到现在为止也都认为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一个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并且一步一步跟着世界发展的节奏,当时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很快就能到上海。另外,这个过程中,当时的上海也吸收了国内最优秀的移民,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范围广,这样才形成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多元文化。
上海开埠以后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实际上也是一个政治中心。尽管上海从来没有做过一天首都,但是由于解放前的特殊情况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很多重大的政治决策都是在上海作出的。比如辛亥革命爆发后,南北和谈最终的和谈方案是在上海确定的,连宣统皇帝退位的诏书也是在上海起草好后送到北京的;甚至包括汪精卫叛国投敌,他跟日本人的谈判也是在上海进行的;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都期间,国民党的党政要人在上海都有他们的住宅,很多跟国际上接触的事情也是在上海进行的。
解放后,一方面,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另一方面,客观上我们也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到了1958年以后对内又开始强调城乡户口的控制,所以上海失去了原来的优势。在计划经济年代,虽然上海在经济上特别是轻纺工业还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失去了独特优势。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尽管上海每年还给国家提供六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但实际上它的很多功能都萎缩了,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发挥原来的优势,基本处于吃老本的阶段,很多以前留下的设施已经使用到了极限。
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装配式多层混凝土墙板建筑技术规程》.pdf VIP
-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指导规程.docx VIP
- 监狱电网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2025年中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鼎捷ERP全套操作参考手册.doc VIP
- 牛津译林六上Unit 3 Holiday fun Cartoon time课件.ppt VIP
- 「备战2024高考语文」重点古诗文篇目默写复习:《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精选.docx VIP
- 2025年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默写版 .pdf VIP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pdf VIP
- 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