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开式胆道重建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docVIP

劈开式胆道重建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劈开式胆道重建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doc

  劈开式胆道重建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徐立友 刘钊 宋钊 战志勇 【关键词】 肝移植·胆道重建,劈开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1月—2004年12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附属综合 医院 共行OLT 75例,其中男53例,女22例;年龄16~74岁,中位年龄45岁。36例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晚期肝硬化,部分伴有顽固性腹水(最多1例腹水达5000 mL)、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凝血障碍等。其中丙型肝炎26例,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10例,酒精肝20例,肝癌15例,布-加综合征4例(肝功能衰竭,且均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根据1964年Child分级标准,肝功能A级3例,B级5例,C级67例。供肝者均为脑死亡,年龄18~52岁,无感染性疾病,无恶性肿瘤及慢性肝病。供、受者ABO血型相同,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阴性。 1.2 手术方法 1.2.1 供体胆管的修整 供体确诊脑死亡后,行气管插管麻醉,采用胸腹联合切口,劈开胸骨,经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插管建立灌注通道,于胸腔内剪开下腔静脉,以 U髂静脉备用。将供肝置于带冰块的托盘中,切除胆囊,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尽可能少剪或不剪胆总管周围组织,以免损伤胆管周围动脉,特别注意保护3、9点边缘血管。而后以乳酸钠林格氏液200 mL冲洗胆管。 1.2.2 受者胆管的分离 切断肝圆韧带,切除胆囊,结扎胆囊管。分离第一肝门,于近肝门处横断胆总管并结扎;用剪刀向胆总管远端锐性分离1.5~2 cm,尽量避免损伤胆总管周围组织。如遇胆管周围小动脉出血,以缝扎为主,勿用电凝止血。 1.2.3 受者胆道重建 采用劈开式胆道重建术,分别将供体胆总管后壁和受者胆总管前壁纵行剪开1.0 cm左右,以6-0 Prolene线连续缝合(图1)。操作时避免损伤或漏缝胆管黏膜,以防术后形成胆瘘。 2 结果   7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患者于术后1周出现胆系感染,经十二指肠镜置鼻胆管引流2周,间断应用甲硝唑冲洗后痊愈;无胆瘘和胆管坏死等并发症病例,无死亡病例。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3%(1/75)。所有患者术后2~3 d开始进食,3~5 d停用抗生素,1周左右下床活动,术后10~25 d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平均住院20 d。 3 讨论   随着肝脏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但仍是肝移植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肝移植失败。并发症包括胆瘘、胆管狭窄、胆道感染、胆泥形成和结石,其发生原因主要有缺血性损伤、保存性损伤、免疫性损伤、感染、胆管重建方式及胆管神经破坏致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等[2]。   资料显示,随着胆道吻合技术的提高,由外科技术造成的胆管吻合口并发症明显下降,缺血型胆道病变(ischemic-type biliary lesions,ITBL)造成的胆管损害成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类型[3]。胆管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胰十二指肠后上动脉,与肝总动脉和肝右动脉的分支吻合,构成胆管周围丰富的血管网,分别位于胆管的3、9点侧。在肝移植过程中,供肝胆管的修整、受体肝胆管的横断和局部分离解剖,均对胆管血液供应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由于胆管对缺血损伤极为敏感,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故减少术中血液供应损伤能够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采用劈开式胆道重建术,在分离病肝胆管时,以剪刀向胆总管远端锐性分离,有效避免了对胆管周围组织的损伤。对胆管周围的小动脉出血以缝扎为主,不使用电凝止血,尽量保护小动脉,降低术后发生胆总管缺血性坏死和胆管炎的概率。   切取供肝时,门静脉和肝动脉充分灌注后再以乳酸钠林格液冲洗胆管,可有效防止胆管内皮细胞自溶所致的胆管坏死。本研究中所有供肝修整胆管时,均以乳酸钠林格液冲洗胆管,术后无胆管坏死病例。   劈开式胆道重建术采用纵行切口胆总管吻合法,在供、受体的后、前壁各纵行剪开1 cm左右切口进行吻合,如此既不损伤供应胆管的3、9点血管网,又增加了供、受体胆总管吻合的面积,避免了以往胆道重建术中供、受体胆总管端端吻合造成的胆总管狭窄。   肝移植术中胆管端端吻合后T型管引流有助于术后胆汁的观察以及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并可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但应用 T型引流管会出现胆瘘等并发症。Scatton等[4]发现60%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与T型引流管有关。Shimoda等[5]证实,T型引流管除引起相关性并发症外,还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治疗 费用增加。因而有学者建议肝移植胆管重建时采用胆管端端吻合而不放置T型引流管,以减少术后胆道并发症[6]。劈开式胆道重建术无需T型管引流,降低了胆管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未放置T型管,仅1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胆系感染,经十二指肠镜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