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证理性认识论到情感生存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实证理性认识论到情感生存论.doc

从实证理性认识论到情感生存论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实证理性认识论的价值学研究范式,目前已经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其缺陷突出地表现在,这一范式跳不出主客二分模式的窠臼,导致价值的工具性定义与价值的本体论承诺之间的根本矛盾。要推进价值哲学的研究,需要从目前的认识论范式转向情感生存论范式。转向情感生存论研究范式的依据在于,价值的生存本体性、情感体验性、生命期待性、自在自为性与终极超越性。   [关键词]认识论 情感生存论 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1)05-0014-06      目前国内价值哲学的研究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很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认真而深刻的反思。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价值基础理论层面和价值实践层面的问题。价值基础理论层面的问题主要有对价值的理解与理论定位问题,价值与价值观问题,价值标准问题等;价值实践层面的问题主要有价值多元、价值冲突、价值扭曲问题,以及价值选择、价值秩序、价值意义等问题。当然价值理论问题与价值现实问题是纠结在一起的。其中有些问题是讨论了很多年的问题,有些问题是还没有充分展开的问题。很多学者针对这些问题也分析了导致价值哲学研究困境的个中原因,例如对价值的理解问题,已经给出了很多种不同的理解模式,价值的实体说、属性说、效用说、关系说、意义说及发生学分析法等。但总体而言,都是在主客二分的实证理性的认识论模式下进行价值学研究。这种实证理性的认识论模式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经验分析的合理性与主体体验的悖谬性;工具性定义与本体论承诺之间的断裂;理论的自圆其说与实践的价值阙如之间的尴尬。因此,在以往实证理性认识论的模式基础上进行其他研究范式的新转换就成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命题。而情感生存论的研究范式既有西方价值情感现象学的学理资源,又从根本上符合价值之为价值的根本意蕴,即价值的生存本体性、情感体验性、生命期待性、自在自为性与终极超越性;而且这一研究范式的转换也能够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道德、心性传统进行对接,对于促进价值哲学研究的中国形态化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实证理性认识论范式的内在矛盾      (一)跳不出主客二分模式的窠臼   虽然在目前的价值学研究中,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受到一定的质疑和挑战,但在学者们所出版的专著与论文中仍然可以发现,这种研究模式仍然是分析价值问题的主导路线。尽管在对价值的理解问题上有所谓层层深入的推进,即关于价值理解问题的实体说、属性说、效用说(需求说)、关系说及系统说等,但其根本的分析论证模式是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哲学上主客二分模式是随着近代哲学对可靠知识的追求而形成的。近代哲学的奠基者笛卡尔在思辨中提出了“我思故我在”,通过这一命题,他确信找到了哲学知识确实而自明的出发点,主客二分模式遂成为认识外部世界并获得确定知识的有效方法。但由此也带来了哲学史上长期困扰哲学家的身心二元对立问题。主体之“我思”如何能够认识外部客观世界?理性主义哲学家内部也对此问题陷入了纷争之中。而经验主义哲学家特别是休谟认为知识只能来源于经验,他认为人类思维的一切材料都来自于外在的和内在的印象。思想能够唤起相似的东西、在时空中接近的东西和有因果关联的东西的思想。但这种因果关联不具有逻辑必然性,只产生于重复、习俗或习惯,因而人没有关于事实情况绝对自明的、确实的知识,人的知识决不会达到绝对的确实性。在休谟“怀疑论”中惊醒的康德,开始思考人类认识外界事物的理性能力何以可能,以及人类理性获取普遍必然知识的来源、界限与范围何在的问题。在不偏不倚地考察了理性一般的能力之后,他写出了他的“三大批判”理论:即《纯粹理性批判》,考察理论的理性或科学;《实践理性批判》,考察实践的理性或道德;《判断力批判》,考察美学和目的论的判断,或艺术和自然中的目的。   通过对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主客二分模式是实证主义理性认识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无论是17、18世纪的大陆理性主义还是英国经验主义,它们认识外界事物的前提就是先确立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独立,然后通过主体获得的经验感觉或理性先天而达至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在康德看来,按照这种主客二分的模式,通过外感官(空间)与内感官(时间),借助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与图型法,克服纯粹理性对心理学与自然宇宙论的僭越,就会得出关于数学、自然科学的纯粹理性知识。而要达到对信仰、价值、道德、情感的认识只能通过实践理性的方式来把握。实践是理性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是以道德律为前提的;实践理性的目标,是达到至善境界。而实践理性的把握方式显然不同于主客二分的实证主义理性认识论模式,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现实化的即“社会哲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