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20载 “中医文化研究”三卷本终于面市.docVIP

守望20载 “中医文化研究”三卷本终于面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守望20载 “中医文化研究”三卷本终于面市.doc

  守望20载 “中医文化研究”三卷本终于面市 守望20载 中医文化研究三卷本终于面市   一套三卷本相隔20年终于出齐的中国中医文化研究丛书《中医文化溯源》、《中西医文化的撞击》、《中医文化的复兴》就摆放在我的案头,散发出缕缕墨香。   中医文化原来也很有趣   中医中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经历过古代的繁荣,近代的停滞,直至于当代的复兴。中医中药作为一门学问,是中国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科学,当然也是一种文化,并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的中医中药并不单纯是自然科学范畴的概念,而是一门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   因此在第一卷《中医文化溯源》卷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在古典中医与古代社会、古典中医与古代哲学、古典中医与古代宗教这些章节的知识大海之中遨游。又可以从古典中医与古代文学、古典中医与古代民俗、古代医药学家的文化素养等章节中获得你从前所不知道的中医文化知识。   特别在读古代医药学家的文化素养这一章节时,对笔者触动很大。我想,凡从医者不妨看看这一章节,看看古代大医、良医是怎么样的一种涵养,他们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病人的。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溅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至今仍时时教育从医者怎样对待病人。他在担任地方行政长官长沙太守时,仍念念不忘治病救人。每逢初一、十五大开衙门,为病本文由.L.收集整理人诊疗,被人称之为坐堂大夫。现在,中医医生为病人诊疗,仍习惯称之为坐堂,即是从此而来。   明末清初山西名医傅青主擅长诗文书画,且具坚贞的民族气节。清兵入关,他忧国忧民,联络爱国志士酝酿反清斗争。他见中原一带兵火连连,人民无处求医觅药,乃转攻医学,热心为民众治病。一次,数百里外有一病人病危,他不顾炎热酷暑,跋山涉水,一连走了五天五夜,时人无不为之感动。   不要以为研究中医中药枯燥无味,实际上中医文化趣味多多。读者不妨选读古典中医与古代文学等相关章节,即可明白笔者所言不虚。如宋代陈亚的药名词写道: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此词抒发了两地相思人的相思之苦、相思之情,千方万药也难以医治相思之病。这里除苦参、菊花两味中药外,作者又巧妙地将意已、白纸、郎读、远至、回乡同音替代了薏苡、白芷、狼毒、远志、茴香。你说,这不是很有情趣么。   没有文化的撞击就不会凸显中医文化的生命   西方医学和东方医学是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技术科学,18世纪以前,中西医虽有交流,但是囿于当时的条件,这两大医学体系不可能发生撞击与抗争。   西医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而中医则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虽然近代出现了停滞,但中医充满中国哲学内涵和东方智慧,所以有资格与西医撞击而并存。   中医文化研究丛书第二卷就是围绕着中西医文化的撞击而展开的。本卷既讲了西医文化的兴起和向中国的传入,中西医意趣迥异的致知方法;又讲了中西医差异的文化基因,中西医文化撞击下的诸种学术思潮;还阐述了中西医撞击的文化思考,以及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再认识。掩卷思索,如果说中西医相遇,西方人是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西医成为帝国主义利用宗教包裹作为侵略中国的工具,那么它们的交锋当然不可避免;而中西医文化本身的巨大差异则为东西方医学文明两大体系的撞击、交融提供了可能。而实际上,中西医两种医学都有其不足的一面,这为相互交融提供了可能性。君不见中医文化范畴内的针灸术不是早已征服了世界么,而西医西药也对人们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功绩,但面临药源性疾病,即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的难题一筹莫展,而中医中药则经得起几千年的考验。   救治非洲千万人的青蒿素在中医里只是沧海一粟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人除了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个重新认识中医,倡导和发展中医文化的潮流,使中医文化形成了复兴之势。正如第三卷主编祝世讷先生所言,中医文化的复兴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医学的,也是人类文明的。而对于中医文化复兴的研究,这在中国学术界,也是第一次。   20世纪下半叶,中医文化不靠任何宗教外衣,仅凭一枚小小的银针就打开了美国的大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美国国防部长黑格将军甚至率领随团官员和美国新闻媒体30 多人到北医三院参观在针刺麻醉状态下右肺上叶的切除手术。这些美国人观后大为惊奇,连连感慨太神奇了。   针灸进入西方医学一统天下的世界各国,一石激起千层浪,自然遇到西方医学权威的怀疑和否定,但是美国人办事讲究实际,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中医文化的针灸术立了法。其后法国人成立了针灸专门委员会,1987年,中国的中医中药被法国医学会确认为正统医学的一部分,患者为此可获得医疗保险。英国政府2004年成立了英国中医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