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检验基础》学习指南_百替生物.pdf
《临床检验基础》学习指
南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临床检验教研室编
service@100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临床检验基础》学习指南
一. 血液生理概要
1.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离体后血液自然凝固,分离的
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全血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分类和形态学检查等。血浆除钙离子外,
其他全部凝血因子,也适用于血栓与止血的检查。血清适用于临床化学和临床免疫学检查。
2.血液的生理功能
(1)运输功能 (2)协调功能 (3)维护机体内环境稳定 (4)防御功能
二.
血源性传染病。
二.血液涂片制备
1.手工推片法
、并留有一定空隙。
2.载玻片压拉法 适用于血细胞活体染色。
3.棕黄层涂片法 适用于白细胞减低患者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红斑狼疮细胞检查等。
三.细胞染色
1.瑞氏染色法
(1)瑞氏染料 由酸性染料伊红(E- +
)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
(2)染色原理 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3)pH 值的影响 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
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结合,染色偏蓝。
(4)注意事项 血涂片干透后固定,再染色。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防止染料沉
四.质量控制
染色过深,过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pH
浅纠正方法是延长染色时间,调节pH 值,染色过深纠正方法是缩短染色时间、稀释染液、
pH 值。
一、红细胞计数
(一)参考值
1.成年男性(4~5.5)×1012 12
/L;成年女性(3.5~5.0)×10 /L;新生儿(6.0~7.0)×
。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
service@100
(1)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见于各种原因出血。
(2
红蛋白尿等。
(3)造血原料不足:铁缺乏或铁失利用,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4)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系统性疾病伴发的贫血等。
2.红细胞增多
(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红系细胞增殖性疾病,
12
胞计数在(7~10)×10 /L.
(2)继发性红细胞
。如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
(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如严重腹泻、
、多汗、大面积烧伤等。
(三)操作方法
1.红血细胞计数操作和注意事项
(1)计数 灌板(改良牛鲍计数板)后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正中5
数。对压线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
(2)白细胞影响:白细胞过高者(WBC100 ×109/L),
的红细胞数减去白细胞数,或直接在高倍镜下计数红细胞数。
二、血红蛋白测定
法。以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为例。
(一)检测原理
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白(SHb)外的各种Hb
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后者在540nm
定或通过制备的标准曲线查得 血红蛋白浓度。
(二)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 g/L。新生儿170~200 g/L。
(五)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新生儿和高原地区居住者。上午7 时Hb 达高峰,随后下降。
2.病理性变化
(1)某些疾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浓度不一定能正确反映全身红细胞的总容量。
(2)发生大细胞性贫血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
三、红细胞形态检查
(一)质量控制
1.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
2.注意检查顺序的完整性。
(二)参考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