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针对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培育和 发展 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为当地的林业生产提供 参考 。
关键词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问题;对策;宁夏彭阳
自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彭阳县共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9.5万hm2,惠及全县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的4.19万户17.9万人,户均退耕1.20 hm2,全县农民人均退耕0.22 hm2,全县森林资源累计保存面积达到13.0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24%。工程实施10年来,产生了明显的生态、 经济 和社会效益,但是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的发展滞后,有待于进一步开发[1]。
1发展现状
1.1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10年的退耕工程建设,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13%增加到24%,退耕治理区林草覆盖度提高到90%,累计治理小流域92条,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 712 km2,年减少泥沙流量约500万t,生态条件明显改善,生物种群趋于多样化,区域小气候逐渐形成。
1.2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一是农民从退耕还林草补助粮款中直接受益,使低产低效的农耕地退耕后,每年可稳定获取100 kg粮食,确保了粮食安全,10年累计兑付群众退耕补助粮食21.78万t,现金50 125万元,退耕户户均增收16 894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 051元。二是退耕还林间作种草带动了畜牧业发展,全县紫花苜蓿累计留床面积达到6.67万hm2,饲草总面积达到8.67万hm2,畜禽饲养总量由1999年45万个羊单位增加到现在的145万个羊单位。三是退耕地所用种苗生产也给群众带来了收益,全县每年平均育苗达133.33 hm2以上,年出圃商品苗木4 200多万株,育苗纯收入每年约1 500万元,人均增收85元。四是退耕工程建设带动了劳务业的发展,全县每年输出劳务5万多人,创劳务收入2亿元左右。
1.3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实施,使低产低效的坡耕地退耕,农民吃粮有了保证的同时,能够专心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 工业 、劳务业等其他产业,推进了 农村 多种生产经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
2存在问题
虽然彭阳县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和后续产业开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地方财力困难,后续产业开发资金不足
无论是特色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初始起步阶段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然而群众资金不足,加之地方财力十分困难, 金融 部门贷款规模小,安全性要求高,致使产业开发投入不足,影响开发进程。
2.2群众认识不足,后续产业发展步伐缓慢
大多数群众认识不高,仅仅满足于国家给予退耕地的粮款补助,没有发展后续产业的长远打算。加上退耕林以生态林为主,由于干旱少雨,林草生长缓慢,在短期内难以取得经济效益,难以保证后续产业开发所需资源,导致全县后续产业开发滞后[3]。
2.3缺乏龙头 企业 带动,后续产业培育乏力
彭阳县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致使产业链条短缺,示范带动力不强,后续产业培育开发乏力,经济效益不明显,群众对后续产业开发积极性不高。 3 发展 对策
3.1积极配置资源
按照“山顶沙棘、山桃株间混交,隔坡地埂苜蓿柠条,山坡桃杏缠腰”的林草布局要求,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实行封造结合、林草间作、因地制宜、乔灌草镶嵌配套,初步形成北部水保饲料林、中部桃杏生态 经济 林、东南部优质干果林、西南部水源涵养林和林带隔坡间作种草的林草格局,为后续产业的开发提供充足的杏、沙棘、花椒、核桃、苜蓿、柠条资源。
3.2加快综合治理步伐
每年确定一批重点小流域集中布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草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综合治理,工程、生物措施结合,一座山、一条沟、一个流域集中连片综合治理,提高治理成效。按照先上后下、先坡后沟、上退(耕)下推(地)、沟坡兼治的方式,先后配套机修梯田、集雨节灌、地膜覆盖、品种改良、截干栽植等实用新技术,提高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坚持退耕管理同补助粮款挂钩,巩固建设成果[4]。
3.3加快坡改梯建设进程
坚持走“以进促退、以退促调、以调促收、以收促稳”的资源配置道路。将退耕还林草和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多方争取,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建设进度和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解决退耕户的后顾之忧,在退耕区域内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产品的效益;采取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群众稳定退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