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处世思想与书法审美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徵明的处世思想与书法审美观.doc

  文徵明的处世思想与书法审美观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徵明是其字,后以字为名,而更字徵仲,又因祖上为衡山人,故自号衡山或衡山居士,也自称停云生。文徵明以其诗文书画等方面的才能,在 中国 书法和绘画史上都留下了很高的声誉。他的诗文很有才气,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一道被誉称为“吴中四才子”。他的绘画成就也相当高,是画坛“明四家”之一,又是吴门画派的中坚与领袖人物,其画风 影响 广远。就其书法而言,更是明代一位集大成的书法家,篆、隶、真、行、草各种字体都有不朽的作品留世,尤其是他的小楷和行草,更是成就卓越。      处世思想      文徵明的处世思想是以儒为主,晚年又略受道家及魏晋玄学的影响。所以,他的志向不仅仅在于文艺,更寄希望于功名。对于文徵明来说,通过科举入仕,既是父亲文林的希望,也是自己的心愿。文徵明一家,自祖父文洪以来“始以文显”,父亲又是赐同进士出身,所以非常希望文徵明能通过科举入仕,在仕途上有所 发展 。文徵明很长一段时间跟随父亲在外,在父亲的监督下读书,因而“读书务稽古人之德,能自得师”①并且,文林还给他请了很好的老师。例如,在文徵明二十三岁时,他“从学史鉴,且侍赵宽游”②,二十六岁时,“以父命从吴宽游,……(宽)悉以古文法授之,且为延誉于公卿间”③。文徵明在二十岁时,想从沈周学绘画,沈周开始不太愿意教他,其原因就是“不欲徵明以艺事妨举业”④,影响其仕途,这或许也与文林对文徵明的希望有关。文徵明的父亲和叔父都是关心国事、很有 政治 抱负的人,这 自然 也影响着文徵明形成了一种较为强烈的政治愿望。可以这么说,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始终是文徵明的处世宗旨,在他写的许多诗文中都表现出这种观念。如他在丁巳(1497)年所写的《寂夜一首》有句云:“少壮不待老,功名须及时,男儿不仗剑,亦须建云旗。三十尚随人,奚以操笔为?”⑤在癸亥(1503)年所写的《顾孔昭侍御起告北上》诗有句云:“心逐江流百折东,青山不似圣恩隆。著书偶作周南滞,簪笔还收柱下功。”⑥于正德丙寅(1506)年所写的《靖海元功》诗云:“谁说赤子不烦徵?须信王家有应兵。明主已隆裴相命,边人先识范公名。饶渠固磊攻皆克,凡此奇功断乃成。要使愚民知改辙,不妨京观筑长鲸。”⑦这些诗句,都比较明显地反映了文徵明在政治上的强烈愿望,他很希望自己在仕途中有所作为。特别是他被举荐入朝,在翰林院担任待诏一职后,给李充嗣的书信中,更是明确反映了他热心于功名的状况。他在《谢李宫保书》中这样写道:“某家世服儒,薄有荫祚。少之时,不自量度,亦尝有志当世,读书缀文,租修士业。”⑧同时,他还说:“科举之法行,则凡翘楚特达之士,皆于科举乎出之。于是乎有以功业策名者,有以文章著见者,有以气节行能见称于时者。问之,皆科目之士也。”⑨这都表明文徵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他于1527年回归故里,日以翰墨自娱,忘情于山水之间,虽受染于道、玄之学,但仍不改儒者之气。他于嘉靖己丑(1529)作的《静隐》诗中有句云:“心远自应人境寂,道深殊觉世缘轻。问齐尚有门前客,却恨青山不淹名。”⑩诗中就反映了他晚年的思想状况。文嘉所作的《先君行略》中说:公“谨言洁行,未尝一置身于有过之地”。又说“公恒言‘人之处世,居官唯有出处进退、居家唯有孝悌忠信’。今详考公之平生,真不忝于斯言矣。”(11);至于他自戒书画“三不应”,即不应宦官、侯王与外夷。“独书生、故人子属,为姻党而窘者,虽强之,竟日不卷”(12)。以及早年不受郡寮为温州公(指其父)而所合数百金,谢拒俞谏欲遣之金,不启王侯所赠的珍玩宝物而退还,更表现出儒者之风。当然,文徵明晚年回居苏州故里,树两桐于庭中,日以徘徊啸咏其间,或放足洞庭诸山,泛舟太湖之上,吟诗作画,挥墨抒情,体会“日长自展南华读,转觉逍遥道味生”(13)的生活,多少表现出他受到道学及魏晋玄学的影响。这对于一个 艺术 家来说,以儒家思想为主,兼受道学及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非常正常的。      书法审美现      文徵明的这种处世思想,导致他为人、治学、从艺等方面部有一种较为明显的特征。他的为人可谓高风介行,时时举止端庄,处处风流儒雅。这种处世思想多少影响了他的书法审美观。他的书法审美属于“优美”的美学范畴,主要体现出“法”“精”“润”“雅”“清”等方面的特征。   文徵明认为书法的好坏,首先得合乎法度,不可任笔漫书。他在《跋李少卿帖}中一再肯定书法中“法”的存在,他说:“凡运指凝思、吮毫濡墨、与字之起落转换、大小、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14)。他在《跋怀素自叙帖》中也说:“藏真书如散僧入圣,虽狂怪怒张,而求其点画波发有不合于轨范者盖鲜。”这种书法审美观与他的处世思想是很有关联的,他一生为人谨慎,行止得当,生怕有所过失。文徵明自己在书法方面也非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