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尉迟乙僧新考.doc
尉迟乙僧新考
摘 要:尉迟乙僧绘画风格和成就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分析了尉迟乙僧的身份、造型技法和在中原画坛的影响三个部分。通过对尉迟乙僧的身份和其在中原画坛的地位,尤其是其作品的市场价值等内容的比较,作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在文中逐一予以论证。
关键词:中国画;尉迟乙僧;艺术创作;于阗画派;屈铁盘丝;凹凸画法;艺术风格;考证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唐初西域画家尉迟乙僧(Wei ch′ih I-seng)的绘画风格和成就,是国内外从事西域艺术(考古)研究的学者们所关注的内容之一。由于文献记载的信息有限,加上至今缺乏其真迹存世,所以长期以来国内艺术学、历史学甚至考古学界对尉迟乙僧的研究,迄今未能取得新的进展。而部分文章对尉迟乙僧绘画风格的曲解和误读现象至今时有出现。此外对于尉迟乙僧身份的考证,以及其绘画作品在初唐画坛的市场价位和其画风的传承,至今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对上述问题予以探讨,以期对尉迟乙僧的深入研究有所助益。
一
现有历史文献对尉迟乙僧的记述并不详细,甚至内容多有重复。在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共有四十卷书的一百余处提及这位享誉初唐画坛的西域画家。如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尉迟乙僧“师于父”??①,指明其画技来自于家传,而非别处所学。从时间来看,尉迟乙僧应是在西域(于阗国)生活时,就已经在当地画坛获得了成功,而这也正是于阗国王因其“丹青奇妙,荐之阙下” ②的前因。据文献记载,尉迟乙僧到达长安时,正值贞观初年③。在长安封为宿卫官后,他到各处佛寺绘制了一系列异域风格的佛教壁画作品,很快引起了长安画坛的极大关注,并获得与阎立本等初唐画坛名家们齐名的赞誉。从时人对他的作品给予的评价可以体会到尉迟乙僧的出现,为初唐画坛注入了一种既独特而又精湛的绘画风格。如尉迟乙僧在慈恩寺塔前所绘的千手眼大悲“精妙之状,不可名焉”,绘于光泽寺七宝台后的降魔像造型“千怪万状,实奇踪也”等④,都是对其迥异风格和技巧的盛赞。
尉迟乙僧的父亲尉迟跋质那为隋末画家,对他(尉迟跋质那)的记载在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仅有六处,介绍简短且信息量少,足见其在中原画坛的影响并不如尉迟乙僧。如在《说略》中,提到尉迟跋质那的绘画作品“有六番图、外国宝树图、婆罗门图”⑤。在《绘事备考》中,同样有“尉迟跋质那,西域人,善画外国神佛像,擅名当时,人谓之大尉迟。有六番图、外国宝树图”⑥;从中可以了解尉迟跋质那的绘画皆为中原(甚至是西域)以外的题材,其画的内容不但包括人物还涉及景物。可以肯定的是父子二人在绘画题材方面是较为一致的。
除父亲尉迟跋质那以外,文献还提及了尉迟乙僧有一位兄长。不过对其记载过于简略:“其国尚有兄甲僧,未见画踪也”。⑦目前仅知道尉迟乙僧的这位兄长一直居住在故乡,并无画作流传至中原(或许甲僧并不会作画)。在《清河书画舫》中有“尉迟乙僧善绘凹凸花或云乙是僧”⑧一句,隐指尉迟乙僧的身份是僧人。由于尉迟甲僧并未到过内地,其弟应当在故乡时,就已经按照排行称为尉迟乙僧,而不是到达长安之后才有此名。理由是因尉迟乙僧成名后就来到长安,兄弟二人并不在一处生活,无需用甲僧或乙僧的称呼进行区分。所以,从尉迟乙僧兄弟二人的名字分析,尉迟乙僧应为原名,甲僧和乙僧的名字,在尉迟乙僧离开于阗国之前就已经有了。而在长安,对于尉迟氏的区分,则出现在了尉迟跋质那和尉迟乙僧之间。如尉迟跋质那:“善画外国及佛像,传至唐时谓之大尉迟”⑨,和“时人以跋质那为大尉迟,乙僧为小尉迟”⑩等记述,均显示了初唐画坛对尉迟父子二人的区分。而对大小尉迟予以区分,应该出现在尉迟乙僧到达长安以后。综上所述,在于阗国生活的阶段,尉迟乙僧之名来自于其兄为甲僧的缘故;在长安生活的时期,他又被称为小尉迟,则是为了和父亲尉迟跋质那相区分。这也正与前面提及的记载:“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中,对其父子的记述相吻合。
在出处方面,部分文献对尉迟乙僧的记载并不相同。在唐代画录中,尉迟乙僧是来自西域于阗国的画家;而在宋代文献《宣和画谱》中,尉迟乙僧所属的国家有所改变,被认为是“吐火罗国胡人也”[11];至元代文献《画鉴》时,尉迟乙僧已被描述为“外国人”了。[12]至于尉迟乙僧的原名,吴焯先生先期已经做了细致的前期考证。[13]但吴先生的观点仍值得进一步商榷。因为在《开元释教录》中,有关于阗国质子?c持乐的记载,与尉迟乙僧的经历存在一定差异。在该文献中:“沙门释智严,于阗国王之质子,姓?c持,名乐。幼至大唐,早居荣禄”,又言其:“生居异域,长自中华”[14]。该文中的?c持和尉迟同音,又因?c持乐为于阗国送至长安的质子,显然也应为于阗国王室中的一员,所以?c持应是尉迟姓氏的别音写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