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胃散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2例临床观察.doc
清胃散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2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清胃散加味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血证“呕血”、“便血”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死率高达10%左右。清胃散源于金元时期李东垣弟子罗天益所整理的《兰室秘藏》,主治胃有积热,循足阳明经上攻所致之牙痛牙宣,或牙龈溃烂,或唇口颊腮肿痛等。吾师王道坤教授(国家级名中医)宗前贤之旨,谨守病机,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使用清胃散加味 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清胃散加味治疗52例,取得了满意的短期止血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本组52例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18~72岁,其中20~30岁13例,31~40岁17例,41~50岁5例,平均年龄33.5岁。
1.2主要症状:
阳明胃腑多气多血,胃腑郁热,热迫血液不循常道,而妄行于脉外,以致出血。临床上西医常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和黑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1.3出血病因:
分别经胃镜,B超检查确诊。其中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兼而有之者4例,胃粘膜损伤13例,胃癌1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2例。
1.4出血轻重分度:
按照《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证分级标准,分为轻度21例,中度26例,重度5例。
2 治疗方法
治宜清胃养阴及清热凉血以治其本,收敛止血以治其标。药物组成:生地、当归、丹皮、黄连、升麻、大黄、白芨、煅瓦楞。具体方法:每日一剂水煎后冷却,加冰块分2次服。如有呕吐者,少量频服。失血过多,有明显血容量不足者酌情予以输血、输液。情况特别紧急者配用止血西药,但均作无效统计。方中黄连苦寒,直泻中焦之火,并能“除肠中混杂之红”(《雷公药性赋》)。升麻辛凉,散火解毒,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郁而达之”之意,与黄连配伍,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散火而无升焰之虞,并且一升一降,还有利于气机的调畅。生地黄、牡丹皮、水牛角凉血滋阴,以养阴而退阳。再入少许益气散,配合当归益气补血,使头晕、心慌之症自除。 当归还能养血活血,使全身血脉通畅,血行常道则不溢脉外。方中苦寒之大黄,取其“走而不守,夺土郁而不壅滞,定祸乱以致太平”之性,更具有泻血分实热,导热下行之妙,起止血之效。方中加入侧柏炭、仙鹤草收敛止血以治其标。其中,侧柏炭兼能燥湿,与中焦脾土喜燥而恶湿之性不谋而合,为凉血收敛之良药。仙鹤草既止血,又补虚,民间用治脱力劳伤,针对患者年龄已高而用,实为止血补虚之妙药。方中少许姜枣调和诸药,贵莫如此。综观此方,标本兼顾,升降并行,活血消淤与收敛止血同举,共奏显著疗效。
3 疗效判定标准
3.1痊愈:一周内吐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试验连续三天阴性,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
3.2有效:一周内呕血或黑便停止,连续三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伴随症状有所改善。
3.3无效: 治疗 一周出血不止,重度出血治疗24h后无好转甚至加重,出血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凡加用止血西药者。
4 治疗结果
治愈41例,占78.8%;有效8例,占15.4%;无效3例,占5.8%。
5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四大病因为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及胃癌。临床上常表现为呕血与黑便,是消化内科急诊常见的临床症状。血证(便血与呕血)火是因,瘀是果。正如唐容川所言:“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属八九”。火盛则迫血妄行,妄行则血离经,离经之血是瘀血。由此可见,“火”与“瘀”是本病两个关键环节,故上消化道出血之时可辨证为火热内盛,瘀血内阻一个证型。本方清热泻火,攻下降气,祛瘀生新。方中清胃散具有清胃与凉血之功,使上攻火热从泻火而降,血热从甘凉滋润清除,于是循经外发诸症各可因毒热内彻而解,更兼本方重用大黄以速降冲逆向上胃气,气降则血也降,故可治疗急暴的吐血,并使胃气转逆为顺;荡涤肠胃炎上之火,腾热之血由此而静,血静则止。其祛瘀生新作用可迅速祛除胃肠道瘀血,瘀血祛则新血生,血得归经,则循经安行而不溢;更配用瓦楞子“消血块,散疾积”、“治积年胃脘瘀血疼痛”。(本经逢原)。又佐以具有良好局部止血作用的白芨,寓行血于止血之中,共达相辅相成的作用。水煎加冰块冷服,取血得寒则凝之意,药切病机,故取良效。
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原则,清胃散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主要适用于急性期,血止后,还应辨证用药,不能用本方不变地治疗一切血证及每个时期的患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