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中国周边的地理环境与 古代对外交往路线的关系 上篇:中国古代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讲: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路线 一、中国周边的地理环境与古代对外交往路线的关系 欧亚内陆地区地理环境的3个特点 该地区中部和南部气候极其干旱,降雨极其稀少,形成植被分布极其稀疏的广大干旱地带,并存在着大片砾漠(戈壁)和沙漠,在沙漠中存在着无数绿洲。 北部地区,存在着众多河流和草原。 山脉众多,峰高谷深,气候恶劣,长年积雪。 草原道路/绿洲道路/海洋道路 1.“草原道路” 这条道路东端的主要起点,在中国的北部,越过草原和荒漠到达蒙古,再穿过西伯利亚泰加森林以南的广阔草原,沿咸海、里海、黑海向西延伸。这是一条最早出现的横贯亚欧大陆的交通线路。 2.“绿洲道路” 中国古代时期对外交流中最著名、最主要也最为繁忙的道路,以“丝绸之路”之名而著称。 以帕米尔高原为界,分东、西两段。 西段开发较早,至公元前6世纪,已逐渐形成西起尼罗河流域,穿越两河地区和伊朗高原,向东延伸到印度等广大地区的交通网络。 东段自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后,才正式开辟,并逐渐将东、西两段沟通。此后,这条道路的东端又经陆路和海路,延伸到了东邻中国的朝鲜和日本。 3.“海洋道路” 这条道路的东端,主要在中国南部和东南部的沿海港口,经太平洋的南海和印度洋的孟加拉海、阿拉伯海、红海后,可抵达非洲东部和北部的沿海港口。这条海路的充分利用,主要从中国的唐宋之际开始,其时阿拉伯商人的航船开始活跃于这条漫长的海洋线路上。15世纪,郑和带领中国庞大船队7次下西洋,更标志着这条海路的全线开通。 二、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1.“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1877年,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地理学家里希霍芬出版了《中国》一书,他在书中首先提出了“丝路”(Seiden—strasen)一名。 1910年,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其《中国和叙利亚间的古代丝路》中,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名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 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 南道与北道 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在楼兰。 北道: 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 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 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丝绸之路走向图 丝绸之路走向图 3.汉匈战争与古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 匈奴的兴起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共活跃了约三百年。 匈奴,亦称胡,匈奴族兴起于漠北黄河河套及阴山,是一个逐水草迁徙的游牧民族。公元前209年,具有雄才大略的冒顿单于即位,经过几年的南征北战,占领了甘肃河西走廊。其境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尽辽河,西逾葱岭。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力量最强盛,不断入扰汉朝边境。 汉初六十年,国力尚未恢复,对匈奴只能采取和亲政策。匈奴控制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割断了中国内地与西域各地、各国的贸易交通。 “和亲”——古代中外交往中的皇室婚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