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_中庸_思想的发展脉络_从孔子到孟子.pdfVIP

先秦儒家_中庸_思想的发展脉络_从孔子到孟子.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儒家_中庸_思想的发展脉络_从孔子到孟子.pdf

第30 卷第3 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年5 月 Vol. 30 No.3 Journal Of Tibe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May. 2009 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的发展脉络 ———从孔子到孟子 杨胜利 (西藏民族学院政法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摘 要:“中庸”是孔子提出的具有伦理道德色彩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全部,而且 到以子思为代表的孔子后学更是将“中庸”思想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孟子则是将其活脱脱的应用到自 己的实践哲学当中,后经朱熹等大儒的传播,使“中庸”思想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最深远、最广泛的传统文 化因子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在先秦不同时期儒家对“中庸”思想的构建以及在各自思想中的地位,以此来 厘清“中庸”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孔子;子思;孟子;中庸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88(2009)03-0077-04 先秦儒家在继承先哲们“尚中”、“和同”等思想 春秋时期的儒家开创人孔子,在继承前人“中”观念 的基础上,由孔子首先提出了具有伦理道德的“中 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造性发挥,提出了自己的“中 庸”思想,后经子思及子思后学(以《中庸》为代表) 庸”思想,“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 [2](《雍也》) 的充实发挥而完成,到了孟子等人则对此思想作了 矣。” 朱熹对“中庸”的解释为“中者,无过无 [3](P17) 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中庸”思想不仅是建立在儒 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二程对此的解释是 [3](P17)) 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种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 。孔子的“中庸”思 思想认知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中庸”思想在先秦不 想不仅是内在的伦理道德,同时也是认识方法、价 同时期儒家对“中庸”思想的构建以及在各自思想 值评判标准等,涵盖了孔子整个思想体系,是仅次 中的地位,以此来厘清“中庸”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 于“仁”的又一个重要概念。 的发展脉络。 孔子“中庸”思想提出的基点,是与当时的社会 背景以及自己的政治诉求有关。春秋末期社会正处 一、“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孔子 在一个大变化、大变革时期———礼崩乐坏,君臣易 [4](《王道》) “中庸”思想的提出 位,“子弑其父,臣弑其君,孽杀其宗,” “天下 [2](《八佾》) 之无道也久矣” ,一切礼乐制度、等级秩序都 “中”的思想起源甚早,相传早在氏族社会,帝 被颠倒了。陪臣执国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僭礼越制 [1](《五帝本纪》) 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直接威胁到宗法社会的 喾便“溉执中而遍天下”。 《论语·尧曰》中 也讲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 基础。《论语》中记载了许多僭越行为:1、孔子谓季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