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doc
昆曲的现代性发展之可能性研究
(注: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俞为民(1951- ),男,汉,浙江余杭人,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古代戏曲研究)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小说。)
(南京大学 中文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昆曲的现代性发展,首先是内容的创新与发展,主要就落实在昆曲剧目的建设上。其次,昆曲的现代性发展还要求表现形式的创新,在不失昆曲的艺术特征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昆曲的表演手段。
关键词:昆曲现代性;戏曲发展;戏曲改革;戏曲创新;戏曲艺术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昆曲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与戏曲艺术的典范与精华,已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与口述文化遗产。许多有识之士正在探讨昆曲的现代发展途径。昆曲研究除了戏曲史范畴的诸多课题外,还有着现实的“对策性”研究课题。主要是昆曲的古典性质与其现代性发展如何接轨。如何充分利用昆曲的文化资源,并使其摆脱博物馆化的生存状态,必须进行对策性研究。
一、昆曲现代性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昆曲在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全世界19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的昆曲以全票通过,名列榜首。这不仅说明昆曲的影响与地位,已超越了国界,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受到全世界重视。
在我国几百种戏曲剧种中,为什么只有昆曲能成功入选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列?这是因为昆曲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其他剧种所不能比拟的。
首先,昆曲具有悠久的历史,昆曲产生于元代末年,最早是由居住在昆山千墩的顾坚创立的,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又经戏曲音律家魏良辅的改革,奠定了其在曲坛的“正音”地位。从明代中叶带清代中叶,风靡全国,流行大江南北。到了清代中叶以后,虽然走向了衰落,但仍未绝迹。从顾坚创立昆山腔的元代末年,流传到今天,昆曲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所有现存的戏曲剧种中最古老的剧种。
其次,昆曲的音乐,汇集了我国古代音乐的精华,昆曲采用的是曲牌体的音乐结构,其所用的曲牌中,包含了唐宋大曲、宋词、元曲、诸宫调、唱赚等的曲调。
第三,昆曲的剧本,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一方面,由于昆曲具有宛转缠绵的音乐风格,迎合了文人学士的审美情趣,使得一大批文人学士为之撰写剧本,由于有了文人的参与,昆曲剧本的文学品位得到了提高,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至清代中叶,在昆曲舞台上涌现了一大批经典传世之作,如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李玉的《清忠谱》和“一”、“人”、“永”、“占”、洪?N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这些名作不仅在昆曲舞台上经演不衰,而且也作为案头文学,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由于昆曲采用的是曲牌体的音乐结构,因此,它也采用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的一些优秀剧目作为自己的剧目,宋元南戏和元代杂剧中的一些优秀剧目如《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等五大南戏及《窦娥冤》、《单刀会》、《东窗事犯》、《货郎担》等都是昆曲中的常演剧目,并得以流传。
第四,昆曲具有系统完备的理论,在昆曲流传过程中,戏曲理论家们从剧本创作、戏曲音律、演唱、扮演等各个方面,总结了昆曲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如论述昆曲创作的有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8226;词曲部》,论述度曲的有明代魏良辅的《南词引正》、沈宠绥的《度曲须知》、《弦索辨讹》、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等,论述扮演的有《闲情偶寄#8226;演习部》,论述音律的有明代沈?Z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清代周祥钰等的《九宫大成》、钮少雅、徐于室的《南曲九宫正始》等。
第五,昆曲具有完善的表演体系,而这一表演体系,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体系的代表。在世界剧坛上,有三大表演体系,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其中的梅兰芳体系,就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体系,而所谓的梅兰芳体系,在昆曲中就已经形成。
从以上这几点可见,昆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集大成者,而且也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学、音乐、歌舞以及其他表演艺术的精华,而昆曲所具有的这些内涵,也正是其在新时期能得以现代性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不会改变,而昆曲承载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也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内容,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昆曲所承载的这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