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嘉凇,以音乐的方式生活.doc
杨嘉凇,以音乐的方式生活
知道杨嘉凇,可能要从田震开始。
1993年,杨嘉凇从一把借来的吉他身上找到了感觉,写下他第一首作品:《玫瑰泪》――“……你美丽漂亮也会撒谎/让人怎么想象/为什么总要让人体会/被花刺痛心的滋味……”
那年,他16岁。歌曲唱出了他那个年纪的迷惘,对快乐的渴望,和对爱的追寻。这首歌曲被收录进田震的《震撼》专辑中。从此,杨嘉凇脱离了票友的行列,正式开始他的幕后音乐创作。三年中,他陆续为田震写下了《靠近我》、《爱不后悔》等经典打榜歌曲,其中,《靠近我》收录进田震的《震撼》专辑,几乎包揽了当年年度国内所有音乐排行榜的十大金曲,并让杨嘉凇连续两年在首都体育学院的舞台上领取了年度最佳创作奖。很难让人相信,从田震口中唱出的这些沧桑豪迈的歌曲,居然出自一个十几岁少年的手!不过,对这段幕后音乐创作的经历,杨嘉凇似乎并不愿意多谈,只是在嘴上一句带过。
1993年的中国,那是个摇滚癫狂的岁月。那时的杨嘉凇和那个年代的年青人一样,厌恶排行榜上的歌曲,厌烦票友歌星,厌烦了所谓的“音乐电视”,厌烦了标准的、主流的生活方式……年轻的他有充分的自由和机会去选择他所喜爱的东西。
一种被国外唱片公司处理的塑料,成为他和所有不安现状的年轻人关掉电视后的一大乐趣。他经常去北京的中图门口、五道口或海淀图书城,那里有他们这个年龄的人所喜欢的打口带。带上耳机,听着那种令人摇头晃脑的音乐元素,模仿着崔健、窦唯等偶像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
随着不大不小的朋克波澜在北京的掀起,杨嘉凇也成为这场音乐风暴的追随者之一。他组建起了自己的乐队,但是,一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的梦想最终敌不过现实的残酷,两年后,乐队宣告解散,因为生计。他们热爱的音乐,填不饱他们的肚子。
之后的每天晚上,杨嘉凇背上他的吉他,在灯光迷离的酒吧里,边唱边演奏。酒吧的营业额因为他一度增长,很多人都是冲着他的歌去的。去泡吧的人,多数是想在喧嚣而随意的酒吧间里得到白天所不能得到的发泄和放松。杨嘉凇的歌,有一点低落,有一点彷徨,有一点迷惘,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听着歌,没有人会去想明天,没有人敢想未来。杨嘉淞也在那里得到了情感上的宣泄。
说起这段酒吧谋生的经历,使杨嘉凇找到了自信,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有音乐上的,有生活中的。这些人,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问他,有一天,不搞创作了,你会去做什么呢?这么一个俗套的问题,却让杨嘉凇想到了一些坎坷的往事――
杨嘉凇的父亲是在工厂上班的。父母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只是本分地工作本分地生活。所以,传统保守的父母一再反对杨嘉凇搞音乐,希望他能做个好孩子,在家好好学习,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像最大众的人一样过一种普通的生活。然而,杨嘉凇并没有服从长辈,他必须朝着他设定的方向努力。
努力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杨嘉凇说他曾经放弃过一段时间,原因还是经济上的困难。那段时间,他跑去商场上班,做着一些和音乐没有半点关系的事情,他是真的想让自己静一静,没有音乐,过着最朴实的生活,或许,这才是真正属于他的生活。但是,他错了。
如果一个人和某样东西有缘分,再怎样波折,绕过一个圈后,他始终会回到那个缘点。杨嘉凇与音乐是有缘分的。
不沾音乐的那段时间,杨嘉淞其实并没有脱离音乐。以前玩音乐的朋友总会时不时地来找他排练乐队,排练吉他。在两种生活的交替中,杨嘉淞清清楚楚地意识到音乐才是适合他的生活方式。绕了一个大圈,他又回到了音乐的国度。
“要靠着音乐来养活自己。”杨嘉凇很淡然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
杨嘉凇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孩子,感性而率真;亲切的北京腔,字正腔圆。
杨嘉凇说,与其说他感性,不如说他敏感来得贴切。
“我不会把心情写进歌词里。”这一点是他和很多音乐创作人不一样的地方。
“在最快乐的时候,我写出的是最忧郁的歌曲;在最悲伤的时候,我会写出最快乐的歌曲。”听起来,很矛盾的样子。
眼前这个杨嘉凇,和他的专辑封面上一模一样,还是穿着那件带着个小口袋的休闲上衣,还是那条彩色条纹裤子,还是那副不爱笑的酷酷的样子。相信,他是一个孤独而敏感的人。越是热闹的场合,他越是容易“走神”。忧郁的细胞永远比快乐来得多。
于是,他有时候会一个人躲到角落里哭泣。比如2001年的那个秋天。他哭了一次又一次,哭他的专辑,哭他的母亲,哭他自己。那年,他结识了国内著名音乐人刘君利,在音乐上受益匪浅。同年2月,他开始了他首张专辑《杨嘉凇》的制作。这时,他不仅推掉了歌约,还更换了地址电话,为了可以心无旁骛地灌制这张专辑。
9月上旬,整张专辑录制完成。或许,是上帝成心跟杨嘉凇开个玩笑,专辑录制完成的第二天,因电脑故障,专辑资料丢失,母带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