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分析.docVIP

试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分析.doc

  试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分析   [ 论文 关键词]动脉瘤;可脱弹簧圈;栓塞 治疗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100%栓塞5例,90%栓塞2例,80%栓塞1例,术后随访1~12个月,无一例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颅内动脉瘤是极其凶险的疾病,发生率0.2%~8.9%,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1]。我院2005年5月~2008年4月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35~58岁,平均47.5岁。8例中7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1例以动眼神经麻痹入院。颈内动脉近端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远端动脉瘤2例,前 交通 支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最小5mm,最大31mm。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Ⅳ级4例。   1.2治疗方法   主要治疗方法有:①在全身肝素化抗凝下,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脑血管循环情况,清楚显示动脉瘤的瘤颈和瘤体并进行测量;②根据动脉瘤的部位经股动脉血管鞘放置6F导引导管至颈内或椎动脉内,用Tracker-10微导管,配合Seeker10或Dasher10微导丝,沿导引导管将微导管的头端放入动脉瘤内;③按照测量结果,选择直径与动脉瘤体大小相当的GDC,沿微导管缓缓放入动脉瘤内,并经导引导管造影确认GDC完全在动脉瘤内;④连接电源发生器,阳极与GDC输送导丝尾端相接,阴极与插在腹股沟区皮下组织的7号针头相接,启动电源,开始解脱;⑤当电源发生器显示已解脱,并经透视确认后,抽出输送导丝,记录解脱时间;⑥根据残留动脉瘤腔的大小选择GDC,如上法继续栓塞,需继续溶栓,直至导引导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撤出微导管;⑦再次经导引导管造影,并与栓塞前造影相比较无异常后,拔出导引导管,不中和肝素,6h后拔除股动脉的血管鞘,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3d,3个月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d,术后脑血管痉挛者采用“3H”疗法,即扩容、升压、血液稀释,并定期作腰穿,置换放出血性脑脊液。   2结果   100%栓塞5例,90%栓塞2例,80%栓塞1例。痊愈8例,其中,2例并发严重脑血管痉挛,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并发尿崩症,治疗3周后缓解,1例动眼神经麻痹术后随访12个月未恢复。   3讨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但在操作过程中,尚需注意其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3.1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   包括:①开颅可处理的囊状动脉瘤;②颅内巨大动脉瘤;③梭形或基底较宽、缺乏清晰可辨的瘤颈者;④手术夹闭失败或手术难以到达的部位;⑤全身情况不允许(如Hunt-Hess分级Ⅳ~Ⅴ级)或拒绝开颅手术者;⑥多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瘤周粘连明显,开颅手术风险较大者。   3.2GDC栓塞操作注意事项   包括:①微导管在动脉瘤内的位置应据其大小而定,对于小动脉瘤而言,微导管头端不应超过动脉瘤体长的2/3[2];②第一个微弹簧圈的大小应与动脉瘤囊的最大直径相适应,不应小于瘤颈的宽度,使用三维微弹簧圈更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网篮状支撑结构;③最后一个微弹簧圈的长短要合适,过长可能脱入载瘤动脉,过短可能填塞不完全,且其前半部分应与其他微弹簧圈紧密缠绕,以免移位;④近期破裂的动脉瘤应特别注意,操作要轻柔,用柔软型GDC-10,或与标准型GDC-10联合应用,双直径型的微弹簧圈更易缠绕且对动脉瘤壁的刺激小;⑤在栓塞过程中如出现血栓栓塞,溶栓要慎重,如尚未栓塞完毕,禁忌溶栓;如动脉瘤溶栓完毕,权衡利弊,如为重要功能区血栓形成,行微导管下局部溶栓。   3.3栓塞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主要有:①术中动脉瘤破裂,多因微导管及微导丝操作不当或GDC放置时刺破动脉瘤壁引起,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致命性后果。一旦发生,应立即中和肝素并降低血压。如果微导管尖端已到位,继续以GDC填塞动脉瘤至填实。②术中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血管内操作均可诱发血管痉挛,术前使用尼莫同,术中良好的镇痛麻醉,应用高分辨率透视和示踪技术,操作轻柔以及术中使用罂粟碱,可有效防止和解除痉挛。③GDC发生移位,每次解脱GDC前,需经引导管造影证实微导管尖端位置及GDC的位置,确保两者位于动脉瘤内。④动脉瘤再通,多为不完全栓塞所致,主要见于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