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君陶闲话精要.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钱君陶闲话精要

《钱君匋装帧艺术》后记 钱君匋 如水的时光真快,我从事书籍装帧艺术到现在为止,忽忽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六十一个念头。记得在20年代里,我从丰子恺、吴梦非两位老师学习西洋绘画时,也涉及图案这门学科。同窗好友陶元庆,对这一行特别有研究。我和他住在一个寝室里,两床相接,每当夜深人静,我们还在絮絮叨叨谈个不休。在这种情况下,我才接触到书籍装帧这门艺术。当时鲁迅先生对此提倡甚力,他的著作和元庆的同学许钦文的著作,出版时的装帧都由元庆包了,所以我看到元庆是如何为他们的著作装帧的,他的每一件设计的完成,我都从头至尾在旁边。元庆在这方面得了大名,相委的人就多起来,但他不肯轻音为人设计,往往介绍我去为他们解决,于是我也投入了为人搞书籍装帧的工作。不久,鲁迅先生定居上海,元庆为我引见,我和鲁迅先生成了很好的忘年之交。鲁迅对我所作的装帧艺术的评价,是非常认真的,承他频频赞赏,更促进了我对此道的兴趣,终于热爱这项工作,直到现在。 我在这漫长的六十一年间,除了在八年抗战时,居住在上海这个魑魅魍魉横行的孤岛,第一次封笔不为人作装帧外,第二次是在十年浩劫时期,一开始我就靠边,当然也是封了笔的,没有为人作过什么装帧。其余的悠悠日子里,大约设计了四千种上下,可算是“多产”了。由于收集得不勤,再加上战乱流徙,十年浩劫的灾难,能够保存到现在的连十分之一也不满,尤其是那些精装的设计,留下来的更少。在记忆中还能留有印象的设计,如鲁迅的《艺术论》,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茅盾的《幻灭》、《追求》、《虹》、《蚀》,在香港出版的《文艺阵地》第一卷,巴金的《家》、《春》、《秋》,以及在广州出版的《文丛》,叶绍钧的《倪焕之》,胡仲持的《十日谈》,夏衍的《妇人论》等等,都没有收集到,因而没有选人。至于自己著作的装帧,也有未收集到的,如《素描》、《金梦》、《夜曲》、《万叶歌曲集》等等。关于精装本的设计,绝大部分没有得到保存。因此,本书只能在现有的资料中编选,各个时期虽不齐全,但也可以得到一串断而尚连的珠链。1963年,由于友人鲁少飞兄的约稿,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一册《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所收的作品仅六十六幅。后在十年浩劫中,此书被作为文艺黑线的产物,以此为罪而加以批判,连印刷用的版子也被全部捣毁,无法重版。幸亏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独具慧眼,有胆量重新印行我的装帧艺术的书。为此,重新作了编选,由卢浩同志主其事,内容增了几倍,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对此,我是非常高兴而感谢的! 在从事书籍装帧艺术的队伍里,我算是比较早的一人,1927年我参加上海开明书店之后,我设计的文艺书刊的装帧层出不穷,在社会上铺开了。接着,当时我国首屈一指的大出版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五大月刊,如沈雁冰主编的《小说月报》,叶绍钧主编的《妇女杂志》、杨贤江主编的《学生杂志》、周予同主编的《教育杂志》以及钱智修主编的《东方杂志》,也先后来约我装帧。在这样的形势下,我顿时出了名,四面八方的作者、读者,对我的装帧都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赞誉备至,读者常常在开明书店附在每本书中的《读者意见卡》上,一致赞许我的装帧,表达他们喜爱之情。作家则千方百计要和我交朋友,希望我能为他们的著作披上一袭珍贵的艺术外衣。要求我为他们的著作装帧的作家、杂志社、书店愈来愈多,使我应接不暇,于是有几位相熟的朋友如章锡琛、夏丐尊、叶圣陶、陶元庆、邱望湘,老师丰子恺、陈抱一,发起为我订立了一个《装帧润例》,由老师丰子恺写了《缘起》,印发给来求者,如能案例先按稿酬者应之,否则不应,加以限制。这样,才挡住了户限为穿的求者的猛势。这是因为当时从事装帧艺术的人实在太少,而求者却纷至杳来之故。还有些书店向作家约稿时,甚至连提出请钱君匋设计装帧也算是一项重要条款,真是无奇不有。前几天,友人姜德明兄来信向我要那份《书籍装帧润例》,说自有装帧史以来,只有我订过这种《润例》,问我在《润例》上有哪些人列名,要写文章来谈这件史事。 至于我的装帧艺术,说来惭愧,我对每一作品思考琢磨多于用笔描绘,二者的比较,思考时还要深远而有诗情,还要新奇而且完美,但作成印出,初看还差强人意,不到几天,就连自己也觉得不满意了,更何况拿出来给人去看,即使群众能说声好,专家们未必会含笑点头。所以我一直沉浸在苦思冥索中,想尽方法要前进,前进更前进,要想达到顶点,但顶点是永远达不到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于是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各种风格的作品。现在把它全部编选在一起,其中的得失究竟在哪里,让大家来仔细推敲吧。我今年已八十一岁,身体还健,丰富的思维能力没有衰退,我还想在各个方面再努力一把力,取得一些成就。且看我的能耐吧。 本书所收作品的摄制,全赖励世良兄和赵祖德兄的协助,才能得到如此佳妙的效果。弘征兄的《有老声华蜚艺林》以及罗之仓的《钱君匋书籍装帧风格的分期》两文,又充实了我这本集子,特此一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