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高中“物理触角”的培养.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重高中“物理触角”的培养.doc

注重高中“物理触角”的培养   摘要:本文论述了关于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触角”培养。阐述了应从架构基本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组块→寻找关键词,提取认识的信息单元→寻找隐含条件,提取认识信息单元→根据问题进行有效的求解→解题后再思考→反思总结等措施实施,并提出经过长期的实施必会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触角 知识结构知识组块 关键词 隐含 有效求解 反思      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物理学科的灵感触角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所谓物理触角,是一种物理感觉,是一种物理灵感,使学生能够进入实在的物理环境,感知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正确求解的能力。物理思想方法是物理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但是物理思想方法不是简单的教出来的,而是要通过“渗透→积累→重复→内化”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经验的一部份。但是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是因为学生还不能形成“物理触角”,不能渗透到物理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注重高中“物理触角”培养呢?   架构基本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产的相互联系。作为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延伸,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经常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章节以及全书的整体框架,从而系统物理知识,以便学生牢固记忆,灵活运用。   形成知识组块   知识组块的形成是在学科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地说,知识组块就是利用学生掌握的物理学科基本结构,按内容,按类型,按方法进行归类,整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形成知识组块的目的是为了可以与当前问题相互作用,以达到解题的目的。知识组块既可以是一个知识单位,还可以是一个问题类型或一个问题模式,但更多的情况应该是知识、方法和经验的浓缩,它作为一个整体被储存、提取和应用。经常注意对知识方法、问题进行比较和分类,会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完整的结构。所以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做的习题分类,概括出一般规律和特殊的方法是很重要。一旦完成这一过程,科学方法便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信息单元,可以随时调用,使物理灵感和物理触角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寻找关键词和隐含条件,提取认识的信息单元   很多学生之所以总成为物理门外汉,是因为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其实任何一条物理题,无论考查的是什么知识,总是存在着解题的突破口→关键词和隐含条件。关键词和隐含条件的正确寻找,就能正确找出解题方向、解题思路和解题的注意事项。面对一条物理题,根据关键词和隐含条件去考虑先考察什么?后考察什么?先想什么?后想什么?要考核什么?联系到什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该如何去解决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否真正“走进物理”的标志。   例如,一个内壁光滑的3/4圆的细圆钢管,   如图所示放置,一个小钢球被弹簧枪正对着管   口A向下射入管内(射击时无机械能损失),   欲使小钢球恰能到达最高点B,或使小钢球从   B点平抛出去,又落回A点,在这两种情况下,   弹簧枪的弹性势能之比为_________。   分析:(1)内壁光滑,即不考虑摩擦力,由小钢球入管到出管全程只有重力做功,考核机械能守恒的知识。   (2)恰能到达最高点,即到达最高点时速度刚好零。此为隐含条件。   (3)从B点平抛出去,即要考核平抛运动的知识,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这样就可以使题目一目了然。   解题后再思考   解题后思考是培养学生“物理触角”,发掘学生的物理潜能,无疑是最有效益。也是学生掌握方法的关键的一环。解题后思考,是改变解一题只懂一题的尴尬局面。有些学生无论怎么样下功夫还是物理门外汉主要原因,归根到底是欠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物理触角效应。解题后思考可从以下二个方面:   4.1. 能否“一题多解”或“一解多题”。一般来说,物理现象并不是孤立的,描述物理现象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反映和描述物理现象的规律也有其内在联系的。因此,一个物理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去思考和解答。在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再思考,探讨和寻求更简便有效的解法,既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纵横联系的立体结构,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物理灵感触角”。   4.2. 变换问题条件,重新思考   变换问题条件,重新思考,也就是变换思维角度。在教学中,编排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改变提问的角度,改变问题的条件,改变习题的类型、改变问题的要求,或者是变数字为字母等方式把一个问题变化为多个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理解、体验物理学方法,提高“物理触角灵感”。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成功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