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湘教版必修1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ppt

2016-2017学年湘教版必修1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湘教版必修1课件:2.2地球表面形态.ppt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 【例题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1)图示地质构造为(  ) A.背斜构造 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构造 D.褶皱构造 (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 A.Q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 C.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 D.P地地下水丰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解析:第(1)题,图中Q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故Q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构造;P地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P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图中岩层无明显的断裂。因而图示地质构造为褶皱构造。第(2)题,P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不利于地下水的汇集;由图可知,P地顶部岩石被侵蚀,岩层④缺失,故在P地钻探不可能找到岩层④所含的资源。Q地为向斜,不利于油、气的贮藏。但在其地下有岩浆岩的侵入,使靠近岩浆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其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的分布。 答案:(1)D (2)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问题导引 材料:地貌景观图。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结合材料探究: (1)黄山怪石的形成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风化作用。 (2)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流水侵蚀作用。 (3)尼罗河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从三角洲的顶端到边缘,颗粒物的大小有何特点?为什么? 提示:流水的堆积作用。三角洲顶端的颗粒物较大,边缘的颗粒物较小。因为流水堆积作用过程中,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名师精讲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其分布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 首页 DAYIJIEHUO 答疑解惑 DANGTANG JIANCE 当堂检测 XINZHI DAOXUE 新知导学 首页 DAYIJIEHUO 答疑解惑 DANGTANG JIANCE 当堂检测 XINZHIDAOXUE 新知导学 首页 DAYIJIEHUO 答疑解惑 DANGTANG JIANCE 当堂检测 XINZHIDAOXUE 新知导学 首页 DAYIJIEHUO 答疑解惑 DANGTANG JIANCE 当堂检测 XINZHIDAOXUE 新知导学 *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 二 三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四 思考讨论 俗语“沧海桑田”和“水滴石穿”,各是受哪种地质作用的结果?? 提示:沧海桑田是内力作用;水滴石穿是外力作用。 一 二 四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三 一 二 四 (1)板块名称。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①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如图中b、c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③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三 一 二 四 (2)主要类型。 ①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②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形态。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三 一 二 四 思考讨论 日本境内地震多发,世界上6级以上地震20%都发生在日本。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三 一 二 四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流水作用。 三 思考讨论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1)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 (2)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 (3)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一 二 四 三 一 二 四 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问题导引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为人间圣境。一位在青藏高原上的旅行者,捡到一块石头,他惊奇地发现,这块石头中含有古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