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

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 報告者:陳信宇     嚴國瑋 目錄 發展歷史 原理 設計 應用 歷史 1928,英國的辛格(E. H. Synge)和1956,及美國的歐基夫(O’Keefe)提出概念。 1972,亞許(E. A. Ash)與尼可斯(G. Nichols)以波長是3cm的微波,證實可在近場範圍中達到1/60波長的空間解析度。 1982年到1988年,費雪(Fisher)等人在德國哥廷根的馬克士普郎克研究中心、普爾等人在瑞士IBM研究中心以及路易斯(Lewis)等人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分別以STM的探針控制技術進行近場光學顯微儀的製作。 1986年賓尼等人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發明的原子力顯微儀(AFM)。 1992年美國ATT 實驗室的Eric Betzig及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傅耶茲-伊拉凡尼(Mehdi Vaez-Iravani),分別提出以剪力顯微鏡(SFM)的技術作為近場光學顯微儀光學探針的高度控制,並證實可獲得極穩定及重覆性頗佳的近場光學影像。 原理 近場和遠場 Rayleigh criterion: d=1.22λ/2n sinθ λ:光波長 n:光學介質折射係數  θ:透鏡的半角 提高解析度 縮短使用光波的波長。 高折射係數介質。 穴半角大的物鏡,如大口徑與高曲度的物鏡。 *擷取自科學發展386期 設計 掃描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探針 SNOM所使用的光纖探針,其製作方式是將裸光纖以二氧化碳雷射聚焦加熱後熔拉,形成具奈米尺度之尖銳探針後,再以迴旋蒸鍍的方式覆鍍上一層金屬(通常是鋁)薄膜,使其在探針尖端形成奈米尺寸之光學孔穴。 應用 1.空間光學解析度與奈米材料的分辨 圖三為利用s-SNOM 掃描所得到的地貌圖及光場 強度圖,所使用的探針是小於10 nm的矽探針外覆 20 nm的鉑銥合金的鍍膜,樣品為矽基板表面有金 的奈米島狀結構。 2. 電漿子光學量測 利用s-SNOM測量近場光場分布,通常會以p偏振態雷射光為光源,以斜向入射到樣品上,光線打在結構上產生的表面電磁波會與入射光波產生干涉波紋,入射光波的行為為已知,因此對掃描得到的散射場行為做分析,則可得到樣品表面的電磁場行為。 參考資料 科學發展,386期。 維基百科,關鍵字“SNOM”。 工業材料雜誌,238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