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杰《三畏斋剧稿》的艺术魅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仁杰《三畏斋剧稿》的艺术魅力.doc

王仁杰《三畏斋剧稿》的艺术魅力   摘要:王仁杰《三畏斋剧稿》收入《节妇吟》、《董生与李氏》、《枫林晚》、《陈仲子》、《皂隶与女贼》五部梨园戏和《琵琶行》昆剧共六部剧本。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韵味;人物心态,曲尽其情;强烈的抒情化手法,构成了王仁杰剧作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王仁杰;《三畏斋剧稿》;古典韵味;人物心态;抒情化手法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王仁杰被称为是“福建剧坛最优雅的古典诗人,又是最激烈的文化卫士”。他的《三畏斋剧稿》一书,由五部梨园戏《节妇吟》、《董生与李氏》、《枫林晚》、《陈仲子》、《皂隶与女贼》和一部昆剧《琵琶行》组成。这六部剧作,显示出王仁杰“秉天地之心,寄悲悯之情,以戏曲为诗、为文、为口舌、为利器,拥抱人生,烛照幽暗”的一腔热忱。在“南戏于泉莆二郡,其遗响正日趋式微,命如悬丝,间不容发”的时刻,王仁杰挽南戏遗响于既衰,以坚实的创作实绩,为福建戏曲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王仁杰的剧作,引经据典,创以新词,富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韵味;描写人物,体察入微,曲尽人情事态;今为古用,强烈的抒情化手法,如醍醐灌顶,令人沉醉。本文试就此三个方面,讨论和探讨王仁杰剧作的艺术魅力。      一、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韵味      王仁杰剧作的最大魅力之一,就是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韵味。王仁杰这种文化魅力的形成,一方面是他生长在素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南宋时就是东南沿海的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贸易繁荣,文化昌盛。就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今天,泉州也是富于经济活力和文化魅力的一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剧作家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创作天地,也为泉州戏曲的发展繁荣提供了非常活跃的成长环境。其次是王仁杰自身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他“自弱冠之时,即渐好读古剧看古戏,追幕向风积久”,加上他多才多艺,能诗善书,遂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少有的著名戏曲作家。   今天福建的梨园戏,其源头是产生于十二世纪的南戏。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记载说,南戏“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叶子奇《草木子》也说:“俳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刘念兹《南戏新证》说:“北宋以后,南戏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壮大,成为具有独特地方色彩的戏曲艺术。到了元末明初,在这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几种声腔,如‘下南腔’,或称为‘泉腔’、‘潮调’,又有‘兴化腔’。”连横《台湾通史》卷二十三《风俗志?演剧》:“台湾之剧……曰七子班则古梨园之制,唱词道白,皆用泉音,而所演者,则男女之悲欢离合也。”以上文献说明,泉州是南戏繁衍生长的一个重要地域,1999年9月至2000年4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十五卷的《泉州传统戏曲丛书》,这其中第一卷至第七卷,收录的是梨园戏剧目,也证明南宋以来泉州的戏曲非常活跃。王仁杰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积淀中,用他的生花妙笔,创作出充满了中国古典文化韵味的一个又一个梨园戏剧本。   《节妇吟》《一出试探》,沈蓉一上场的唱词:“青云未遂,名佚同年录,空怀想,黄金屋,梦里千钟粟。却寒窗孤馆执教鞭,伴伊哑童子读。(念)书生莫叹云路穷,应是时衰运未通。有时琼林作座主,方知意气贯长虹。”短短的一段唱词念白,“青云”、“同年录”、“黄金屋”、“千钟粟”、“寒窗”、“琼林”、“座主”等等,就充满了唐诗宋词的底蕴,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的韵味。这些词语典故,从秀才塾师沈蓉的嘴里说出,贴切工稳,既显出沈蓉的才华过人和雄心壮志,又为“辞馆赴试”必登进士埋下千里灰线,也为日后任礼部侍郎,再特晋升为礼部尚书作了铺垫。   《董生与李氏》中的董四畏,除孔夫子畏天命、畏大人、畏贤人之言,外加一畏妇人,被彭员外之魂认为:“此人虽久困场屋,然君子固穷,信而好古,好德不好色,年过四旬,尚鳏居而洁身自好……”,侧面介绍了董四畏。通过第三出《登墙夜窥》,接着写董四畏为监视李氏,跳墙推门而入,“正是进来容易出去难。这闺房变作了白虎堂!”然后作者又巧妙地借助氤氲使者与和合二仙的撮合,完成了“一个枯木逢春时,一个落花移上枝。花无力,赖扶持,东君莫相欺。莫相欺,更相宜,留得雨态与风姿。遍人间天上,播佳果情丝”的《“监守自盗”》。而第五出《坟前舌争》,董四畏与彭魂争辩,“自古我儒生,浊世为精英。文有治国策,武可作干城;威武不能屈,危难见坚贞。先贤事迹在,青史有定评。一介武夫,尚且能‘冲冠一怒为红颜’,我董四畏虽无拳无勇,不名一文,今日也要变成董不畏!(唱)书中百万兵,更作不平鸣!”在李氏的眼中,董四畏成了“昨夜你怕鬼,今日鬼怕你”的真正男子汉了。   《皂隶与女贼》中,杨一索说:“古人盗泉尚且不饮,我坐地分赃,发横财,致暴富,可谓不仁不义之至。乘人之危,以解差而淫女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