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瞿谷量,一个为艺术而生的画家.doc
瞿谷量,一个为艺术而生的画家
和画家瞿谷量的缘分源于2005年在上海美术馆举行的“瞿谷量七十画展”。此前我和画家并不相识,画展也是朋友带去参观,并在开幕式上有幸结识。事过六年以后,在和朋友聚会的一次晚宴上又遇瞿老,谈起当年的画展,大家都历历在目,并就此引出了瞿老与我的一次对艺术的讨论。
讨论源自于瞿老给我出的一道题目――何为好画?瞿老希望我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阐述。我思考片刻,回答说,“中国画讲究笔墨和气韵,有笔有墨,且气韵生动,应该是好画。” 瞿老笑着说:“不完全,其实从绘画艺术和技法上讲,中国画和抽象画的艺术追求是相通的,只是侧重点不同。我在美国进修的时候,一个美国籍西班牙画家GONZALEZ提出的研究绘画三要素,即FRAME(结构)、COLOR(色彩)、BRUSH(用笔)。有趣的是我们中国传统画家追求的是笔、墨、章法。追求的内容相同,排列相反。但他提出的三要素与我们现代中国画家的追求是一致的。传统中国画是在不破坏形的基础上,追求绘画性;而现代抽象画是在传统绘画技法中提炼出绘画性,为此目的破坏了形。”
听得此番见解,我先是一楞,仔细一想,甚有道理。并不由感叹起画家研究绘画理论深刻,思路清晰,言简意赅。我接触过不少画家,能像瞿谷量这样研究中西绘画艺术,并作比较后得出这样结论的画家不多见。这与画家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绘画创作和研究绘画理论,且到处求学的经历是分不开的。瞿谷量自幼喜好书画,19岁时入中国美术研究所(原白鹅画会),随陈秋草学画。 21岁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后借调去上海美校和上海美协工作。工作期间认识诸如应野平、陆俨少、朱屺瞻、钱瘦铁、刘海粟、林风眠、赖少其、吴大羽、颜文?拧⒂嵩平住⒅鼙坛酢⑸蛉峒帷⑿恢闪?、陈佩秋、徐子鹤、唐云、谢之光、程十发、刘旦宅等著名画家,并向他们学习,耳闻目染。 早年一幅作品《上海人民公园雪景》入选全国水彩画展览,并被选送到“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在苏联莫斯科展出,同时入选德国莱比锡出版的《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作品集》中,德国美术评论家布鲁洛在此书中评论其画,“瞿谷量新作《上海人民公园雪景》水彩画,具有成熟的中国水墨趣味的技法,又似乎兼有欧洲传统水彩画的神态,这就是现代中国水墨画的特质。敷色柔和而细腻,把握了冬季严寒的朔气,乍看是法国印象派的调子,其感染力是如此之深,与欧洲水彩画并无二致,这真是了不起的中国水彩画新风格”。七、八十年代瞿谷量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创作以素描、水粉、油画为主,偶尔作些国画。1982年赴美进修于纽约学生联谊会美术学校。这一呆就是二十一年,其间画家认识了GONZALEZ,大收藏家、画家王季迁,水彩画家程及,使其受益匪浅,并决定了他后半生的绘画方向。
2003年画家回到祖国,同时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中国画黄山系列。以黄山为绘画主题创作的画家自古颇多。远的不说,近现代即有:新安画派、黄山画派、八大石涛等;近代更有如画家黄宾虹、汪采白、刘海粟、张大千、李可染、赖少其等大家也都留下了以黄山为题材的许多作品。传统中国画山水创造出了各种皴法表现对象,达到了贵似得真、以形写神的理想境界,瞿谷量则以荆浩《笔法记》画论为主导,临摹古画、研习书法、深入生活。克服明清以来文人墨戏、千篇一律的现象。吸收西画中素描色彩的整体气氛的表现技法,以黄山为素材进行探索、来创作中国画,开创了一派雄深而苍润的格调。画家的一张《雨后斜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面以淡灰蓝色为主色调,近处的遒松在大山和云雾的衬托下格外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远处山头的那一抹夕阳,金黄色的夕阳在主体淡蓝紫色映衬下额外悦目,画家很好地运用了补色来描写黄山日落夕照的场景,夕阳还反射在弥漫满山的云雾之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表现黄山是前无古人的,远看此画气势磅礴,近观才发现画家用笔用墨自有其奥妙,画家描绘山石多用宋人豆瓣皴法,皴法长短结合,很好地再现了黄山的秀美和奇峻。再看画家画云,把笔墨藏于韵染之中,墨和水融合在一起,自然大方。不禁让人想起古人评画的标准――远看气势,近看笔。
外师造化、终得心源,画家如今的成绩与其勤奋是分不开的,他曾十几次上黄山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其师造化之中必定有深切的主观感受和丰富的养料,厚积薄发,艺术创造才有充裕的源头活水。那次晚宴之后,我有幸来到画家家中小坐,只见画家客厅的地板上放着厚厚的临摹黄庭坚的书法手卷,他告诉笔者,像这样的书法练习,是每天的必修课,二十多年下来,写下的手卷整整堆了几大橱。画家墙上挂的油画、水彩画、粉画都是最近的作品,可见画家创作的热情之充沛,画画之勤奋。交谈中他一直说:“一个画家要多画点画,像你们年轻人要多出点自己的作品才是真的。”其间,画家还给我看了复印的黄山谷书法手卷,上面是其画的分析书法结构的草稿和密密麻麻的批注心得,很明显画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