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拉伯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doc

  阿拉伯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阿拉伯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汉语与阿语在逻辑形式上的异同      与阿语相比,汉语句子框架简明、结构流散,显性语法形式较少而隐性语法关系丰富,重意不重形,表意方式灵活多样,省略现象特别多。阿语句子中各成分的位置相对自由,多以各成分严密的形态变化标志来表现语法关系和语义信息。这些特点与汉语结构形成鲜明的对照[1]。      这是由4个并列句组成的句子:句中使用了连词就、于是2次,和2次;介词以次,在和从各一次;接尾人称代词我的3次,冠词3次;关系代词一次。这众多的虚词将句子各成分捆绑在一起,使句子的外形结构严密而不可分。   译文:我完全明白出了什么事,暗自好笑,装出理头工作的样子,仍低头看这一堆公文。这里省略了主语我3次,连词于是、就、和,介词在上、 在一中、以,表领属关系的人称代词我的等[2]。   汉语比较注重内在逻辑关系,而阿语相对来讲更注重外在逻辑形式。有人将汉语句子形式比作万顷碧波,层层推进;将阿语句子形式比作参天大树,枝干相连,形象地道出了汉语重内含语义关联与阿语重外在形式连接的不同特点。      二、阿拉伯语成语、谚语的翻译      从语言、文化两个视角来观察阿拉伯语成语、谚语,在其汉译过程中应照应到以下一般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如阿语中有一谚语椰枣在井里,在驼背上。只有对其作综合分析,才能明白其寓意为勤于浇水者,椰枣满驮载,亦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   第二,功能性原则。不少阿拉伯语成语、谚语因其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而难以在汉语中找到对等表达形式,这是就应采取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翻译就是翻译意义,使读者头脑中显现的形象和产生的联想都尽量接近原作在原文读者中产生的效果[4]。   第三,尽量直译原则。季羡林、许国璋先生说在近现代中国翻译史上,直译是压倒一切的准则 [5]。尽量保留阿拉伯语成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修辞方式,保持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洋气、异国情调、原作的丰姿。[3]      三、关于阿拉伯比喻辞格的运用      汉阿两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熏陶,导致两民族对不同的事物认知不同,所赋予他们的蕴义也不尽相同。尤其对于比喻的运用,喻体、本体的选择和理解有着天壤之别。这在翻译过程中是值得注意的:   (一)阿语和汉语比喻的构成   无论是阿语的还是汉语的比喻,都是用一些特定的喻词来联接本体和喻体。但是,由于阿语具备一些汉语没有的形态学特点,因此阿语的比喻也常运用虚词、名词、形容词等充当喻词来构成比喻,而汉语则通常以动词作为比喻词[6]。   (二)阿语、汉语比喻喻义上的异同   第一,以动物作为喻体。阿拉伯语中以骆驼作喻,赞美忍耐和不辞辛苦的奉献精神。这好比是汉语牛的象征意义。而阿语中的牛却没有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喻义,而是喻指愚蠢、无知的人。   第二,以植物作为喻体。枣椰树是阿拉伯地区最常见、最有特色的植物之一,树干和果实用处非常广泛。   第三,以颜色为喻体。中华民族崇尚红色,代表吉祥、喜庆、欢乐,而在阿语中红色却象征着流血、暴力、荒淫、迟钝、愚蠢。阿拉伯人最钟情于白色和绿色,而汉语中却是截然相反:白色和死亡、恐惧相同,绿色则是和卑贱、生气相联系。   文化是一个人感知世界的生活习得,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两个民族,对很多事物的情感、认知难免不同,尤其比喻中将事物赋予很多情感意义,因此阿汉两民族的比喻运用有很大的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阿语定语从句的翻译      阿语具有丰富的语法手段,表达复杂的语法关系。其中定语从句是使用的比较广泛和灵活的一种从句。汉语语法中没有定语从句这一术语,只是存在不少以各类词组作定语的现象。而阿语中定语从句却用得很多,还可以从句迭生,修饰语套修饰语。所以阿语中定语从句汉译后往往不能保留原来的形式,要发生一些变化[8]。   (一)短句前置      我抛弃了用欺骗手段成为我丈夫的男人,离开了命中注定作我主宰的父亲,扔掉了神父用以编织凤冠的花朵,摒弃了陈规铸成的法律的枷锁。(引自《新婚的床》)   (二)长句前置      这些仪器与人的心灵是多么的相似!心灵正是一种能够捕捉荡漾在生活大地中的美的微波并反映出其影响的仪器。(引自《富有创造力的美》)   (三)从句前置      被阿拉伯编年史家称为达赫勒的阿卜杜勒赖哈曼一世所建立的王朝,持续了275年(756-1031年)。(引自《伍麦叶王朝在西班牙的王国》)   (四)定语从句较长时,在译文中以插入语形式出现      他在北非,好容易逃脱了优素福菲海里的亲戚(当地长官)的暗杀。(引自《阿汉翻译比较教材》)   汉语的句式比较灵活,注重意合,即以神驭形;而阿语句式讲求严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