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调侃“中国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外调侃“中国胃”.doc

老外调侃“中国胃”      学习吃中餐      老外享受中餐都得经历个学习过程,当老外看到中菜里的肉片时十分惊异,便叫来侍者质问为何给他这些残羹剩菜。因为西方人习以为常的是面对着一大块肉排,一瞧见中餐盘子里的这些“碎肉末”,就认定是故意欺诈老外,将昨晚的剩肉今天又乔装一番端了出来。我第一次吃台湾名菜三杯鸡时,刚咬了一口即差点给噎住,我没想到里面居然有鸡骨头。此后我再光顾中餐馆时就再不点鸡肉了,我觉得中餐的所谓鸡肉纯粹就是鸡骨头,食客得不停地吞吞吐吐太辛苦了,不像西餐绝对上来的是一大块鸡胸脯肉。   刚学中文时中国老师讲过一个典故,说王安石品茶时能品出水来自江之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一次,苏东坡取长江下游之水谎称是取自江之中游,王安石饮过后说:“此水乃长江下游之水。”这令我感觉中国人品茶的功夫与西方人品酒的功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了古汉语后,我发现中国“伙食文化”的典范要算是共火而食的火锅。白居易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据说就是邀友赏火锅的请帖。外国人认为中餐不像西餐那样分食,在中餐馆里每每观赏中国人都是头碰头、筷子碰筷子地聚成一圈共食,于是老外便误认为中餐没什么规矩可言,吃中餐大可不必如西餐桌上背挺得笔直还需夹紧胳膊肘那般累。直到我吃中餐现了大眼后,才明晓中国的餐桌礼仪实际上是非常细微讲究的。   我太太一开始极讨厌我的吃相,那时一介中餐盲的我,总喜欢夹起一块肉来左右端详一番后,若感觉不顺眼就啪地一下扔回菜盘,接着又用沾了口水的筷子在碗里扒拉一番后挑起一块豆腐,掂量一下就又退货。我这么胡乱折腾,当时还是朋友的太太也只得忍气吞声。有洁癖的她,每每与我一道进餐时眼睛就紧张地盯着我的筷子飞舞,若是我筷子扫过的地方或是我退回去的食物,她就小心记住是哪一块,以便注意不去碰它。就这样,一顿饭下来她没吃上几口。当时我还以为她节食是为了苗条呢。终于有一天,她把筷子一撂罢吃了。她沉着脸训斥我说:“你能不能不舞你的筷子,请你夹食物前先拿定主意。你这样一点规矩都不懂,别人还怎么吃饭呀,干脆吞你的口水好了。”我没想到筷子居然会惹下如此大逆不道的罪过,正舞在半空中的筷子僵在原位而我的脸臊得直发烧。此后我十分注意不耻下问中餐的各类“吃相”。但中餐馆里一个典型的景观令西方人不解,那就是常常临桌的一席中国食客,才共食时还是谈笑风生的,然而饭后却见大家纷纷站起身来争吵不休。后经中国人指点迷津才明白,那是每个食客都争先恐后地要来付这顿饭钱呢。      海外中餐馆的“一单两制”      当初尼克松访华,尼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用筷子吃中餐的镜头一下子传遍全世界。于是中餐开始走俏西方,近些年来中餐里的“点心”、“砂锅”、“炒面”、“豆腐”等词汇,更借着中国饮食文化的优势深入到西方人的日常生活用语里。“杂碎”一词,因一百年前的中餐杂碎馆的历史典故而家喻户晓,甚至被英国牛津大词典收录其中。   现今海外中餐馆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服务于华人,提供正宗地道的炖鱼头、卤鸡爪、炒肥肠、烧鸡翅等中国人的乡思菜。并都备有专门的中文菜单,倘若我们这些洋人登门,则奉给你一份内容不同的外文菜单,真所谓“一单两制”。最可笑的是,据打工的中国留学生透露,中餐馆的侍者都身兼一项特殊使命,即向大厨递菜单时,会特别喊上一句“给人吃的”或“给鬼吃的”,“鬼”,顾名思义即洋鬼子。原来即使同一道菜,大厨会根据中外食客的不同胃口分两种方法烹调,假若是洋人点的,菜就会搞得又酸又甜即所谓“中国特色”,因为酸甜已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中国菜的代名词。掌握了这一内幕情报后,我每次在中餐馆点完菜后总突然改用汉语叮嘱一句:“是给人吃的,不是给鬼吃的。”每每总能见识到侍者先是惊愕继而尴尬的表情。有次与华人朋友光顾一间纽约中国城餐馆,他叫了四川麻辣面。由于我在场,结果上桌的麻辣面全不是以往的味道。朋友忙问店家这不是你们的招牌菜吗?回答是:“啊呀,以为是骗骗外国人呢。”我忙用汉语严正声明:“你拿回去,重做一份给人吃的过来。”   中餐馆中外有别的服务标准经常闹出笑话。一间远近闻名的烤鸭店,若中国人去买鸭子就会随鸭奉上鸭架子,若是西方人鸭架子就免掉了,因西方人没喝鸭架汤的习惯,再说他们也不懂如何来煮。那晚太太差我外出买烤鸭,她留在家切好了白菜、粉丝就等着鸭架子一到就下汤。我回来后她开包翻腾半天怎么也寻不到鸭架子,我一旁指天划地地发誓店家没给。她好生纳闷,以往每次她去同一家店侍者都会嘱咐一句:“鸭架子就在旁边的盒子里。”于是太太肯定我是忘记拿了。她左思右想越不甘罢休,声称就馋这碗鸭架子汤。于是她驾车亲自去寻鸭骨头。这都晚上9点了,她要开上50分钟的车程就为了一把鸭骨头,美国客人都笑了起来,认为太滑稽和小题大作。太太表示:“待我回来你们就明白这是多么值得。”她赶到烤鸭店,店家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