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波用于废气废水治理技术简介要点
NH3/NOX摩尔比 NH3投入量偏低,则NOX的脱除率 受到限制; NH3投入量超过需要量,则NH3氧 化等副反应速率将增大,从而降 低NOX脱除率,同时也增加了NH3 的逃逸量,造成二次污染。 一般SCR工艺控制NH3/NOX摩尔比在1.2 以内。 含酚废水的来源 国内外含酚废水的处理现状 现有技术难点 * 模拟烟气流量0.38m3/h,SO2入口浓度1500mg/m3,NOx浓度 为170 mg/m3,运行时间10s后 净化效率 烟气原含量 去除量 SO2 80% 570 mg/h 456mg/h NOX 82.35% 64.6 mg/h 53.2mg/h 259W 结论: 微波催化还原脱硫脱硝反应快速高效,运行时间10s时反应趋于稳定;O2的存在不影响氨基还原剂的的脱硫脱硝效果,而对于SCR法,烟气中氧气的存在对NH3还原NO不利 不足: 各个实验研究内容的气体流量、进气浓度未能一致,且SO2浓度 远大于NOx,与实际烟气的SO2/NO相差较大,因此实验研究 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如能采用更大的微波反应器处理真实的烟气,将更具有研究意义 * 华北电力大学 MW ICR 0.15m3/h模拟烟气: 600mg/m3NO、2000mg/m3SO2、O2、 N2 (气瓶混合配置), 使用粒状椰壳活性炭与金属盐溶液浸渍 脱硝:2NO + C+微波 → N2 + CO2 脱硫:SO2 + C +微波→ S+CO2 * 470℃ 低于444.6 ℃,产物S以固态形式存在,使活性炭孔道堵塞,孔容下降 高于470 ℃,活性炭孔道坍塌导致脱除率下降 470 ℃,脱硫、脱硝率可达96% * 工艺简单,脱除效率高 本微波发生器设计最大可处理烟气量为100m3/h,最佳实验条件下估算的单位处理能耗为1018 kWh/t(SO2+NO)。 * 1.2.1微波直接催化分解技术 无需还原剂 1.2.2 微波选择催化还原NOX新思路 烟气脱硝问题 Mn2O3/AC为 微波催化剂 以活性炭为固体还原剂 针对烟气脱硝问题,所做研究工作 * 直接催化分解法的难点:低温催化分解NO活性不高 Cu/ZSM-5催化剂是目前低温催化分解NO最好的催化剂, 也是现在最为活跃的研究对象。 Cu-ZSM-5催化剂直接催化分解法的局限性: (1)活性温度区间较窄 450℃-550℃ (2)高空速下活性下降 (3)高浓度的氧能严重阻碍反应进行 (4)对二氧化硫和水蒸气敏感 1.2.1 微波直接催化分解NO * 现有微波反应装置 家用微波炉 反应过程中不能搅拌、加料、测温,也不能进行冷凝和回流 改装后家用微波炉 功率不能连续可调;温度不可控;反应物料不能连续操作。 微波化学反应器 只能进行间歇式的微波合成反应 红外测温系统检测炉腔温度 参与反应物质吸收微波或与微波作用 * 新型微波催化反应器工艺图 在微波场和微波能的作用下进行微波催化反应 1. Gas 1; 2. Gas 2; 3. Gas 3; 4. Storage tank; 5. Metering pump; 6. Mass flowmeter; 7. Valve; 8. Premixer; 9. Quartz reactor; 10. Fixed bed; 11. Thermal insulation; 12. Resonant cavity; 13. Microwave generator; 14. on-line analyzer 热电偶探针 * 新型微波催化反应器实物图 * 常规模式实验装置实物图 MRT-6123型微反实验装置 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压力: 10MPa(MAX),温度控制范围:600℃, 催化剂装量: 5~15ml(MAX) 催化剂评价试验装置 考察因素 CuO含量 功率 温度 空速 氧含量 CuO-Cu-ZSM-5作为微波催化剂 * 催化剂 常规加热 脱硝活性 微波催化 脱硝活性 备注 ZSM-5 几乎无 180℃时70% 微波模式下催化剂升温限制,跟催化剂本身吸波性能有关;Cu活性物种的缺失使得活性不够高 Cu-ZSM-5 550℃时55% 180℃时84% 微波模式下催化剂升温跟本身吸波性能有关 CuO 450℃时几乎无 450℃时65% 吸波性能良好;微波催化使得NO转化率明显高于传统加热模式 CuO-ZSM-5 几乎无 380℃时85% CuO-Cu-ZSM-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