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从《大仓桥》系列创作谈云间画派意趣在写生与重构中的体验.pdfVIP

“桥”——从《大仓桥》系列创作谈云间画派意趣在写生与重构中的体验.pdf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桥”——从《大仓桥》系列创作谈云间画派意趣在写生与重构中的体验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云间画派作品中“桥”的意趣 第一章 云间画派作品中“桥”的意趣 ① 明代画家董其昌作有 《佘山游境图》轴 (图1-1),据本幅题跋可知:明天 启六年(1626)董其昌七十二岁之际辞官告归,乘船畅游江南,寄情于山水书画, 四月之时,正值其舟行至龙华镇,此镇位于今上海西南,镇中有龙华禅寺,周围 遍植桃花,每遇桃花盛开之际,便有大批游人至此赏花。此图为董其昌行至龙华 时,回想起前一日所历之湖山佳境,兴致所至,诉诸笔墨,以资玩味。佘山位于 上海市松江境内,有东西两峰,风景秀丽。相传古有佘姓者曾隐居于此,故而得 名。自题中提到“顽仙庐”为董其昌密友,书画名家陈继儒所筑,位于东佘山。 从画面中我们能够看到 “顽仙庐”在画面的右上角,藏在右侧东佘山西侧,左侧 是西佘山东北侧,从地理位置上来考证,非常符合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佘山的面 貌。可以肯定地说这张作品是从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张望东西佘山的全貌。从视 角上看,董其昌是根据出行到龙华的路线,慢慢后退,展现沿路的山水景致。松 江自古有九座山峰,而西佘山最高,所以在画面营造的过程中,董其昌是根据路 线来依次排列各山峰。此画的亮点是画面中的三间茅舍隐在山间 (图1-2)。 另一件作品赵左《长林积雪图》② (图1-3)展现了“松江派”典型的艺术风 格。画面中的长松、茅舍、人物,依然有一种 “顽仙庐”的韵味 (图1-4)。特 别是长松和小舟的形状也出现在另一位明代松江派分支——云间派的代表人物 沈士充的作品《山楼观稼图》③ (图1-5)中,沈士充师法宋懋晋和赵左,比较接 近董其昌。作者在画面上题诗曰:“松阴落落曲江南,柳色森森绿映堤。车马不 喧尘自净,小楼长日听莺啼。”其中“车马不喧尘自净”之句充分说明这里的田 园隐逸的生活,从画面左侧的长松和茅舍,以及小山,我们可以看出,这张作品 和董其昌的《佘山游境图》是同一个地方,右侧的小山是东佘山的西南面。画家 是从西佘山的东北面望去,画面里一间打开窗户的房间也暗示着方位,长松的位 置在后方。而赵左的《长林积雪图》长松在房子的左前方,小船在右后方,和《山 楼观稼图》 (图1-6)的小船在左前方,长松在房子的右后方正好是方位一致。 这样推测不是没有道理,从董、赵、沈三人的师承关系,我们能够了解到三 1 万方数据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云间画派作品中“桥”的意趣 人的审美趋向是一致的,在松江地区,文人隐居,前后都有山的地方,一定是佘 山脚下“顽仙庐”,山间的两层茅舍在当时一定不是农人所居,房子的形式决定 居住的人。非常巧合的是《山楼观稼图》的右边有一座小木桥,木桥上有农人走 过。也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能够知道,董其昌去龙华的路上交通工具是船而非车 马。松江自古有九峰三泖的说法,平常出门都是坐船,董其昌的《佘山游境图》 1 没有画水和船,只在画面的山石底部用直线表达水面。在《华亭旧文》④ 中对《东 佘山山前街的兴哀变迁》表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东佘山南麓,流淌着一条 小河,名曰山前河。山前河北岸曾经有一条自西向东,长约600 米的小街,百姓 称之为 ‘山前街’,而今是外青松公路,东至东佘山公园,近钓鱼矶。先前的山 前河河面尚宽,有三十多米,泛水清洌,西通辰山塘,东连通波塘。山前河的北 岸与东佘山之间有一块平原。依山傍水,成为适合居住的首选之地。”“20 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