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梅花和牡丹诠释民族精神
编者按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如何对中国文化进行全面、准确的概括和提炼,从而更有利于把优秀民族文化发扬开来,传承下去,使其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其中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和弘扬渠道。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文联副主席姚余栋关于尽快推出以牡丹、梅花为国花的建议,并以牡丹梅花来诠释、阐述中国文化的观点让人眼前一亮。为此,记者对姚余栋进行了专访。
姚余栋,中国人民银行文联副主席,经济学博士,著有《学习经济》、《重燃中国梦想》等著作,对花卉文化的民族精神象征,尤其对梅花与牡丹的文化象征意义有比较深入的考证和研究。日前,记者就梅花与牡丹文化象征意义的话题采访了姚余栋。
开门见山,姚余栋首先谈起梅花和牡丹的文化历史渊源。他说,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种,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就有1万至2万种,其栽培历史都很悠久。近现代以来,中国“花”文化与审美在选择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903年,清朝政府确定牡丹为国花。1915年版《辞海》载:“我国向以牡丹为国花”。1929年,前国民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花的评选形成了两次高潮:
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对国花的讨论中,兰花、菊花、荷花等也都曾被广泛讨论,但最后都集中在梅花和牡丹上。早在1982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花卉专家陈俊愉院士,首次发表文章倡议以梅花为中国的国花。1988年,陈俊愉又提出以梅花、牡丹作为中国的双国花。1994年,根据1994年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第0440号“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建议”,农业部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尽快评定我国国花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责成中国花卉协会负责评选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评选领导小组的最终意见是以牡丹为国花,其他呼声较高的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由于漏选了梅花,引起争议,在1995年的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上没有结果。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2005年。在当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武汉的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议案,“将梅花定为中国国花”。与此同时,来自河南和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则再度提出“尽快将牡丹确定为国花”的提案。2005年7月22日,当时62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联合倡议,呼吁尽快确定中国的国花,并提出将梅花、牡丹确定为“双国花”的建议。双国花的签名支持者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方智远院士对双国花的好处做了较好概括:梅花是坚贞不屈的精神象征,代表精神文明;牡丹意味富贵,代表经济繁荣。梅花产于华南,牡丹生在华北。一南一北双国花,既有精神文明,又有物质文明。院士联合倡议的消息当时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在随后搜狐网发起的网上调查中,有7084人发表了意见。在“你中意的国花”调查中,牡丹和梅花的支持率分别高达41.4%和36.4%。国务院参事,风景园林学家刘秀晨2009年建议,“一国两花好——梅花和牡丹”。
在国花评选活动中,“梅花派”和“牡丹派”针锋相对,旗鼓相当,又谁都无法让对方出局。这种僵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花评选上重复上演着,成为经典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某个地区最佳选择并非国家整体的最佳选择。但遗憾的是,为某个地区的利益选择一种花,不符合中国的整体利益,导致社会福利损失。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没有国花的大国,但中国国花的推选在梅花和牡丹的“两选一”上僵持不下,一拖就是三十多年。然而,形势逼人,时代召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同时,十八大报告重申,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如果“美丽中国”和“和谐世界”迟迟没有国花点缀,将留下历史性遗憾。
姚余栋在《梅花与牡丹:中国文化身份初探》一文中提出,“梅花与牡丹”反映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双重性”,分别代表着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坚毅勇敢和创新包容、大气庄严、雍容富贵。中国史前造就了以“梅花与牡丹”为最佳的形象化代表的中国文化,从而形成了路径依赖和强大文化惯性。从有文字的商代起,就是中国文化塑造了中国人。换句话说,我们喜欢“梅花与牡丹”的原因就是我们文化身份可以用“梅花与牡丹”进行很好的表达。“梅花和牡丹”,既是中国文化抽象性的代表,也是形象化代表,还是国花的不二审美选择。只选择牡丹,不能真正代表中华民族命运多舛而又多难兴邦的历史;只选梅花,凸显了坚毅不拔的精神,却欠缺了代表中华民族曾几何时雍容大气而且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唯有梅花与牡丹兼顾,才能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求文化平衡,体现中华之美。
记者请姚余栋就梅花与牡丹如何点缀美丽中国这个问题谈谈看法,姚余栋说:十八大后,中国资本市场也将“美丽中国”相关产业视为受益产业。“美丽中国”概念股包括环保、水利、林业、节能等,这类生态建设股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化演示课件新课标人教版定稿.ppt
- 生涯人物访谈步骤–要点以及模版.doc
- 生活中运用性强日语.doc
- 生理卫生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索.doc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8 Unit 5“Meeting your ancestors”单元归纳提升课件.ppt
- 生活营地综合的管理程序.doc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8 Unit 5“Meeting your ancestors”(Language points1)课件.ppt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8 Unit 4“Pygmalion”(Listening and Writing)课件.ppt
- 生科院10基地一生技《燃雷锋之心植志愿之树》.doc
- 生活类电台稿件–校园电台.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