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演的集体狂欢.docVIP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演的集体狂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演的集体狂欢.doc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演的集体狂欢   [摘要]为了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少数民族文化以活态展演的形式活跃在舞台上。在南涧“跳菜”的传承展演中,“千人跳菜”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千人跳菜”的历史演变、“打歌”音乐风格、伴奏乐器“九点”和“打歌舞步”的传承、传承突破与创新等方面进行评述,认为“千人跳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演的集体狂欢,某种意义上是“跳菜”传承普及的开端。   [关键词]南涧“跳菜”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普及 突破创新   2015年11月27日,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成立五十周年大型文艺表演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演”当中,尾声部分的“千人跳菜”,场面恢弘壮观。场面耳目一新,有排山倒海之势,观众们回味良久,被深深地震撼了。   一、“千人跳菜”的历史演变   云南大理州南涧县境内的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地区,流行着一种上菜舞蹈――“跳菜”。它起源于模拟动物形态的原始舞蹈,如“苍蝇搓脚”、“喜鹊蹲窝”、“公羊打架”等。经历史沉淀,逐渐发展成南诏国宫廷宴席舞蹈,后传入民间,成为一种上菜风俗。南涧彝族每逢婚礼、寿宴、婴儿满月、乔迁新居等喜事大宴宾客时,以“跳菜”助兴;逢丧事,以“跳菜”化悲。在大理州的其他地方也有“跳菜”,但数南涧“跳菜”与当地“打歌”相结合最为独特,使之成为“跳菜之乡”。民间的“实地跳菜”是在大锣、小擦、长号、大筒、唢呐、“九点”等乐器的伴奏下,“跳菜”舞者们有的用头顶,有的用手托,有的用臂抬,有的一人站在另一人肩上摆弄着托盘。他们双手分别用十指、小指和拇指端着托盘和两盘菜,和着音乐节奏,一前一后,故意摇摇晃晃,不时做几个滑稽动作,托盘前摇后摆,像大浪中的小船一样,让人很担心菜会掉下来。可这托盘就像粘在光头上、手指上的跷跷板一样,上下翻转中有惊无险地回到原点。他们变着花样表演着“口功送菜”、“空中叠塔”、“口咬桌子”等炫技项目。在宾客的一片赞叹声中,“跳菜”者神不知鬼不觉已经把菜陆续摆到桌上。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间婚丧嫁娶的“实地跳菜”,逐渐分化出一类专门在舞台上表演的“跳菜”。大部分是以“打歌”当中的步伐作为基础,舞蹈编导应用技法加以编排,目的是成为一种符合大众审美的舞台作品,供人欣赏。从1984年“南涧跳菜”被发现至今,“舞台跳菜”独特的艺术魅力逐渐为人们所认知,跳出南涧,走出云南。近年多亮相于央视媒体中,甚至走向世界。2015年11月,“南涧跳菜”随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亮相英国皇宫;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上,“南涧跳菜”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舞台跳菜”在多元化的舞台表演中逐渐拥有一席之地。   随着全民健身、全民娱乐的广场舞时代的到来,南涧“跳菜”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较有群众基础的民俗活动,部分从“舞台跳菜”剥离出来,在“广场”这个群众舞台上铺开。“广场跳菜”主要以“跳”为主,基本动作有“吸跳步抬菜”、“五步转身跳菜”、“五步顶菜”、“矮子过河”、“三进一退”等。这些来源于“舞台跳菜”的舞步,应和着现代midi音乐的节奏,不管是路人甲,还是广场舞大妈,只要能跟上“打歌”的舞步,就能参与其中,体会个中快乐。这种“全民狂欢”的理念,才造就了“千人跳菜”的惊鸿一瞥。跳菜者手中的托盘和盘中的“菜”,仅是道具,为了衬托“跳菜”舞步的豪迈,加上“千人参与”的壮观,再次应证当地民间谚语:“打歌打得太阳落,只见黄灰不见脚”的恢弘?雒妗?   二、“千人跳菜”,非遗传承项目的兼容并包   “千人跳菜”的音乐是由当地音乐家杨玉民、杨红斌、陈登祥、胡智等,根据南涧“打歌”的曲调改编制作而成。带有浓浓的粗犷、豪迈的乡土气息,风格浓郁,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这个节目容纳了众多非遗的名目:跳菜伴奏乐器“九点”、大筒等乐器的展演;“打歌”音乐展演;“打歌舞步”的传承等项目。   1.“打歌”音乐风格的展演。   “千人跳菜”的音乐用方言、衬腔、衬词等手法,延续着彝族“打歌”粗犷豪迈的音乐风格。领唱者为彝族汉子高洪章,圆润呈亮的光头,左耳戴着大耳环;上身黝黑,披着羊皮褂,一领众合唱道:“端起阿爹的大托盘,托着阿妈喷香的八大碗、哪里(dian)好玩哪里(点)去(ke),哪里(点)好在在哪里(点),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唱唉,阿苏啧。欧啊欧,欧塞欧塞,赛赛,阿苏赛”。歌中的唱词“哪里(dian)好玩哪里(dian)去(ke),”是云南方言,衬词“阿苏啧”也是当地的土语,作为歌曲衬词,展现出来的是当地的民族风情,显得歌曲的地方风格特别浓郁。   2.伴奏乐器“九点”和“打歌舞步”的传承。   整个“千人跳菜”中,有段“九点”演奏,这是一种形似葫芦笙的乐器,由杨一忠老师吹奏。主旋律“525 5256 525 5252”,人声伴唱“呜撒呜”、“乌萨萨”。人声与九点的吹奏应和而歌。在器乐展示之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