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幸福之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往幸福之路.doc

通往幸福之路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少作家在关注人性和女性解放问题上下足功夫。鲁迅的《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两次出走以及最后在无爱的悲凉中走向灭亡的悲剧给我们警示。巴金的《寒夜》里的主人公曾树生同样有两次出走的经历,从家庭到兰州为寻找幸福,面对爱情在现实中的死亡,她们幸福婚姻的出口又在哪里?本文旨在从两人的离家出走方面的异同探讨幸福婚姻在现实生活中的出路   【关键词】子君;曾树生;出走;幸福;道路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弘扬人性是其耀眼的光环中最夺目的一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的鲁迅和巴金,在《伤逝》和《寒夜》里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人性加以关注和解读,不断引发人们对女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篇爱情小说,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一段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子君的两次出走及最后走进了连墓碑都没有的坟墓,其苍凉和凄楚的结局发人深省。无独有偶,现代文学的另一巨匠巴金在其重要的著作《寒夜》中也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悲剧,曾树生为追寻理想的生活,从重庆到兰州,最终在无爱的沙漠里面对“人去楼空巢别燕,不知何处觅新坟”的境况。本文力图从她们离家出走的异同为切入口,关注两位作者对女性追求幸福生活的思考以及当下的参照意义。   一、子君的困境   二十世纪初,大量的西方文学传入中国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引起轰动,娜拉成了中国知识界和广大群众最喜爱和熟悉的人物,引发了社会对于妇女恋爱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鲁迅却看到了这种狂热崇拜的背后隐藏的软弱性。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他指出娜拉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两年后,鲁迅创作小说《伤逝》,把易卜生探索的终点作为起点,对女性解放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   子君是鲁迅独创的人物形象。所谓独特,并不单指其为女性知识分子的形象,也不是其追求幸福、反抗世俗的行为,而在于这个形象的模糊性。《伤逝》的副标题“涓生的手记”,即涓生用主观的叙述方式来讲述他和子君的故事。子君始终没有站出来面对读者为自己辩解一句话,读者仅仅是在涓生的叙述里认识和了解子君。我们认识和了解的子君,其实只是涓生眼中的子君,在如此主观性的叙述里,我们只是简单了解了子君的某些行为,对于她的思想意图,我们并不能真实接近并领会。   子君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但受新式教育的程度怎样,在涓生的口述里并无描述。子君一出场就是寄宿在叔叔家的女学生形象。与涓生相爱后,她表现出涓生比更大的勇气,漠视周围鄙夷的眼光,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⑴。掷地有声的爱情宣言,坚决有力的反传统的决心,曾经强烈震撼和打动涓生的灵魂,狂喜的他已经看到将来辉煌的曙色了。   在要求挣脱封建家庭的牢笼,要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争取人格的独立的思潮的影响下 ,子君不顾家庭的反对和世俗的眼光,为爱情、为自由、为幸福,她背弃了那个束缚她的家,当掉唯一的家当在吉兆胡同里与涓生组织了一个小家庭,这是子君人生的第一次出走。   在吉兆胡同里完成人生最坚决也最完美的仪式后,爱情的圣火渐小,转化为子君生白炉子的微火,由于她不懂“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当她沉醉于爱情暂时的“安宁与幸福”的时候,又意外遭受涓生失业打击,矛盾的不断激化,致使爱情的圣火终于熄灭,子君的第二次出走便上演了。随父亲回到她曾鼓足勇气逃开的家。“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的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威严和旁人赛过冰霜的冷眼。⑵”不久便在无爱的人间死灭了。   子君的悲剧给我们警示:“人只有活着,(下转第98页)爱才有所附丽。⑶”“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⑷。如果联系《娜拉走后怎样》来解读《伤逝》,就意味着女性首先要获取经济独立。鲁迅曾经在《关于妇女解放》一文中讲“所有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以为所有的好名目,就都是空话。”既然经济独立如此重要,是不是在家庭生活中取得了经济权就意味着得到幸福了呢?   二、曾树生的困境   相对子君而言,年轻漂亮、充满活力的曾树生实实在在的接受了高等教育,为追求真爱不拘形式与相爱的人同居。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汪文宣的失意、疾病和接踵而来的失业,生存的重压把曾树生推出家庭并使她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她不得不放弃“教育救国”的理想去大川银行做“花瓶”,自有不甘和痛苦,“说实话,我不想在大川做下去,可是不做又怎么生活呢?我一个学教育的人到银行里去做一个小职员,让人家欺负,也够可怜了!”⑸这个家在重庆的生活,由曾树生在大川银行的收入支撑着。她负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开销,甚至说一家人在重庆的住处,都是靠曾树生的社会关系住进来的。尽管如此,她还要应付婆母无理的挑剔。   环境的变化让汪文宣失去了生活的激情和活力,在精神上失去和曾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