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元碑志体散文的文化价值考察.doc
金元碑志体散文的文化价值考察
[摘要]反映金元道教人士的碑志体散文,一方面体现了道教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科举文化、政治文化、战争文化、理学思想、儒道融合、佛道斗争等多种传统文化内容,是金元散文研究领域被忽略的一种文体现象,其文化价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金元 碑志 道教 文化 价值
[中图分类号]1207.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1)07-0148-05
自明清王世贞、黄宗羲对金元散文几乎持否定、漠视姿态以迄于今,学界仍然没有对金元散文的成就予以足够重视和研究。我们在这里不必去清理对于金元散文成就的研究存在的缺失,只拟从金元散文作家关于道教人士碑志体散文的文化价值方面来揭橥金元散文的历史意义,以弥补学界的研究空缺。
一、金元碑志体散文作者概况
金元散文在文体发展上,无论是宗唐派还是宗宋派,就单个文体的写作规模来看,许多散文作家擅长某体,其作品数量,丝毫不在唐宋此种散文之下,其中尤以碑志墓表体散文之写作成为引领金元散文盛况的主力军。在金文六大家中,大多以碑志墓表为多,如党怀英所有散文作品共13篇,其中碑表11篇,赵秉文17篇,王若虚11篇,而散文大家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中各种文体共40卷,碑志墓表就有16卷97篇,李慈铭说元好问“其文碑志居十之八,多可参见史事”,足见斯言不诬。在元代散文创作中,这种情况依然保存不变,举其要者来看,“姚燧以散文见称,现存姚文大部分是碑铭诏诰等应用文,抒情写景之作很少。”在30卷《牧庵文集》中,碑志最多,共20卷;在虞集《道园学古录》所有38卷散文中,碑志墓表几近16卷,正如《元史》本传所云“平生为文万篇,稿存者十二三”,大多为“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大夫之碑版。”此外,元代散文大家还有赵孟?\、袁桷、黄?谩⒘?贯、揭侯斯。据何贞立为赵孟烦文集所作序言看,在赵孟颊的各类文体中。碑志之体的创作数量仅次于制诰而位居第二。袁桷为文多宗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所写文章多为应用体,其中尤以“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居多。有“黄柳”之称的黄?煤土?贯,散文亦多为墓铭碑表。而《揭侯斯全集》中文集9卷,其中碑志墓铭之体2卷35篇,《元史》本传称“朝廷大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咸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碑志之体在金元所作对象多为“勋臣”、“元勋茂德”者。但是,散文家对于此时道教人士亦自觉而不遗余力地进行颂赞碑写,这些碑志墓铭并不是奉上诏而跌奉“勋臣茂德”者之作,可以说明道教在金元两代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金元全真道对于金元文学的各种体式,诸如诗歌、散文、散曲、杂剧乃至小说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其他道教门派对文人文学的影响力也不逊于全真道,这些都是中国文学史、中国道教史、金元丰十会历史发展中不争的事实,但可惜在各种文学史专著的撰写中,只有邓绍基主编的《元代文学史》立专节论述全真道对文学的影响。而以此时文人为金元道教人士所作碑志墓铭来看,则文人与道教发生的密切深远的关系,无疑是金元文学和金元道教发展的重要原因。粗略的统计表明,对于道教人物尤其是影响深远的道教领袖人物和道教宫观楼阁所作的墓表碑铭,几乎伴随着这两个王朝的兴衰成败而显示出道教此时的起伏沉浮。写过此类碑志体散文的名家包括金代的王若虚、王鹗、元好问,元代的王恽、郝经、刘因、姚燧、赵孟?\、程钜夫、吴澄、袁桷、虞集、杨载、范椁、揭侯斯、欧阳玄、黄?谩⒘?贯、田璞、商挺、徐琰、王磐、马祖常……至于明编《正统道藏》所收元李道谦辑《甘水仙源录》中金元一般文人所作道教人士碑志体则更多。这些文人主要有金源璃、刘祖谦、张子翼、王利用、陈时可、秦志安、杨奂、张邦直、李谦、李道谦、宋子贞、孟棋、赵九渊、杜仁杰、李鼎、赵著、高鸣、李国维、陈楚望、张好古、张子献、俞应卯、麻九畴、赵复、张本、辛愿、王真、王粹、李邦献、李冶仁、王?等。
二、全真教儒道合一的碑志
金元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宗教文化的继续发展。而此时尤以本土道教文化的繁盛成为宗教文化的主要内容。上述文人碑志墓表正反映了道教思想和道教信仰对金元社会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
全真教的创立,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是创始人王?床宦?于金兵犯宋而想兴汉复宋的反金心理之表现,当其仕途失望、反金无路时便想通过宗教组织去求得理想的实现。对这一深层的历史时代背景和建教契机,金源踌《全真教祖碑》有客观朴实的描述:“真入名酷,字知明,……弱冠,修进士举业,籍京兆府学,又善武略。圣朝天眷问,收复陕西,英豪获用,真人于是捐文场,应武举,易名德威,字世雄,其志足可以知。还被道熏充馀,善根积著,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于是慨然人道。”文略武功的失意,反映了王?丛诮鹑送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