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课遵纪守法,从小抓起
第十七 课遵纪守法,从小抓起
教学目的:教育孩子遵纪守法,增强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孩子成为一名好公民。
教学重点:配合学校贯彻《 小学生守则》 和《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遵守校规校纪的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导言:人们为了在社会中有秩序地生活,建立和形成了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有的属于法律范畴,但更多的是属于纪律范畴。法律具有强制性,纪律具有约束性。遵纪,是遵守校纪家规和社会公德;守法,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纪和守法相辅相成,遵纪是守法的基础,守法是遵纪的结果。纪律和法律是每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遵纪守法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为人父母从小就要教育孩子遵纪守法,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小学生进人高年级以后,会给人感觉孩子“长大了”。从此,孩子将迎接青春期,进人“危机期”,出现“第二反抗期”,孩子面临着正确对待“心理断乳、寻求自我、朦胧爱慕、烦恼增加… … ”的挑战。这个时期,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遵纪守法教育。应该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基本要求,配合学校贯彻《 小学生守则》 和《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进行遵守校规校纪的品德教育,引导孩子成为一名好学生。应该以“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学习型家庭,进行良好家风的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子女成为一名好孩子。应该以“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维护公德”为主要内容,增强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孩子成为一名好公民。
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案例一:小男孩乐乐是个独苗,父母十分宠爱,对自己的儿子百依百顺,儿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让做什么。每年孩子过生日,父母都要买这买那,送给孩子礼物,起初孩子拿礼物到小朋友面前炫耀,后来,孩子养成了虚荣的毛病。满10 岁生日那天,他满以为父母能送给他更多美好的礼物,事先就向同学夸下海口,没想到,这时父母意识到这样下去会把儿子宠坏,将来难以成才,需要改变一下爱的方式,这个生日父母没送儿子什么生日礼物。孩子没得到礼物,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越想越生气,开始怨恨父母,久而久之,孩子远离了父母,走进了社会盗窃团伙。他们连续五次作案,盗窃财物价值6000 余元。然而,他们在公安人员面前,没有犯罪感,没有恐惧感,坦然自若,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 它启示我们: 1 .产生这些问题有其内因。孩子进人小学高年级以后,由于性生理趋向成熟后情感需求的变化和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的增强,往往情绪不稳定,常常任性,一意孤行;往往心高气盛,有做“大人”的欲望;往往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神秘感,企图模仿、尝试;往往朝三暮四,仿徨磋跄,有的胆大妄为,不顾后果… … 这个时期,如果孩子迷恋网上黄色网页,好奇心会驱使他去寻求刺激;如果孩子经常接受武打负面情节影响,模仿心会驱使他去行为尝试。在孩子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和实际问题不成熟、对各种信息不善于辨别选择的情况下,常常经不起诱惑,在不知不觉中违了法,犯了罪。
案例二:12 岁的强强,父亲因犯盗窃罪而被判了3 年的判决书刚刚下达,其母亲又当即提起了离婚的诉讼。双重的打击,让小强感到没脸见人,更刺痛他心灵的是邻居们都用冷漠的目光看他,不少小朋友也因此远离了他。在这样隔绝与寂寞的环境里,小强幼小脆弱的心灵没有调整心态、直面现实的能力,很快陷入了自卑、消沉的情绪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不久,他被社会上的几个“混混”施下了水。 案例三:奇奇的父母整天争斗不休,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对孩子习惯采用粗暴野蛮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埋下了用暴力处理问题的种子。一天,逃学在家的奇奇找来几个同学到家里玩牌,玩的过程中,因谁先出牌与李某发生争执,于是,两人对骂起来,李某打了奇奇一拳,又用两手扭奇奇的胳膊,奇奇没有机会还手。之后,李某离开牌桌,边走边骂,奇奇一怒之下,跑进厨房,操起菜刀,追了出去,挥刀向李某砍去,第一刀李某用胳膊档了一下,第二刀砍在了李某的脖子上,李某捂着脖子,向奇奇求救,奇奇愣在那几分钟后才想起找人,李某被送进医院后不久,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案例四: 明明的父母整天忙于自身工作和应酬,无暇顾及孩子,放任自流,孩子每天课余时间做什么,结交什么样的人,父母基本上不过问,与孩子很少沟通,孩子遇到困惑无处求解。一次偶然的机会,明明在网络中找到了“快乐”,于是,形成了网瘾,由此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案例五:宝宝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上学后,听话、用功,守纪律、有礼貌,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妈妈总是不满足,她不是鼓励孩子争取更好,而是苛求孩子达到最好,孩子考98 分,她不是首先肯定98 分得到不容易,而是逼问孩子那2 分为什么没得到?人家能得100 分,你为什么做不到?… … 类似这样的话唠叨没完,宝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