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猪圈”隐喻与叙事.doc
“猪圈”隐喻与叙事
《猪圈》是一部“看不懂”的电影,就像《十诫》、《罗生门》、《秋天奏鸣曲》等诸多“经典中的经典”那样。然而,这似乎并不妨碍观影者对“猪圈”、“荒野”和“女体”的肆意想象――之所以是肆意、亦需要肆意,答案或许全在于“寓言诗人”帕索里尼自己原本就没有(清晰的)答案。
既为寓言,又怎不暧昧?
受费里尼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双重影响,帕氏的影片不仅继承了费里尼晦涩、深奥的特点,同时也延续了新现实主义朴素的记录风格。然而在探讨生命、宗教、哲学以及社会存在等题材问题上,他又有自身独特的创新:自处女作《乞丐》以来,叙事的隐喻性一直在延续,无论是《罗马妈妈》、《小鸟与大鸟》、《马太福音》还是《索多玛120天》,无一例外――《猪圈》则更是极端化的隐喻叙事。
从这些影片可以看出,导演关注的是形上的终极命题:生与死、压迫与反抗、原罪与救赎、自由与专制、和平与暴力、高贵与卑贱、纯洁与肮脏……这些二元对立的矛盾从未得到化解,而最终均通向了死亡。
影片的基调和故事的结局说明,因为深受萨特存在主义之影响,导演对现实充满了失望、无奈的悲观情绪,无论是基督教、弗洛伊德还是马克思,都无法拯救这个世界。
鉴于命题的特殊性,帕氏没有固守新现实主义的叙事传统,除保留平实、朴素的原生态画面风格外,在镜头、剪辑、故事情节等方面都有突破。
例如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可谓是对生活的忠实记录:摄影机跟随父亲来回移动,情节发展平铺直叙,画面单纯再现,没有特殊的取景,也不附加任何隐喻。然而帕氏的影片则不同,镜头变化频繁、景别分割、交叉剪辑、寓言化情节等都被用到。
如《乞丐》中,通过分镜头把情节切成大量包含静止或连续的画面,还赋予皮条客的命运以明显的宗教色彩――交叉双臂死去,身边的两个同伴都戴着手铐,正是《福音书》中两个窃贼的形象。
《罗马妈妈》也是一部具有宗教色彩的情节剧,戏剧化的叙事使影片成为富有个性象征体系的载体。
《索多玛120天》则以极端肮脏的影像来控诉法西斯社会的腐朽和糜烂,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再看《猪圈》,导演把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材料通过拆分、重组,并置在一起,赋予影像新的含义。
这些与新现实主义规则相悖的影像呈现,共同成就了帕索尼里电影命题的寓言化表达。
《猪圈》由两个看似无关的平行叙事组成。
一个是神经质的年轻人置身荒野,戴着角型头盔,手拿火枪和长剑,宛若中世纪的骑士。先是砍了路过士兵、女囚的头,祭祀般地将其扔进正在冒烟的火山口,然后再将受难者的骨肉烤焦、吃掉,吃的神态仿佛虔诚的基督徒在祷告。年轻人的暴行震惊了城堡里的人,最后军队诱捕了他。行刑时他脱光衣物,面对身后遭野狗撕咬的命运只反复说出唯一的那句话:“Ikilled my father.I ate human flesh and I quiver withjoy.”(我杀了我的父亲,我吃人类的肉并以此为乐。)
第二条线相对沉闷,也是一个年轻人、前纳粹工业家的儿子。他有位思想成熟的自由派女友,而他自己则想去参加马克思主义者的聚会,喜欢念叨“布尔什维克犹太政委”这样刺激他父亲的词句,更喜欢呆在猪圈而不是自己所居住的这个人类社群。最后,年轻人终于被猪吞噬,“被吃得一点儿都没剩”,“一点儿都没有”,哪怕是头发、鞋子、纽扣什么的。当父亲强调这点时,他的纳粹朋友作了一个不要说话的手势:“then not a word to a soul”,影片结束。
帕索里尼曾说“我如此强烈又如此失望地热爱着生活,以至于我无法从生活中获取任何益处……因而,我疯狂地吞食着他们,不停地吞噬……”作为生命意识敏感的诗人和电影实践者,他越是热爱生活,就越对生活的现状感到失望,因为现实仍然充斥着饥饿与贫困、色情与暴力、污浊与肮脏……
因此其影片中所表现出血腥暴力、肮脏污秽的场面正是现实缩影。作为影像极端抽象化的《猪圈》,叙事的隐喻性不言而喻。“食人者”与“被食者”两条线索被一个共同的命题串联起来,即自由与囚笼、理性与暴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始社会至今,人类从未拥有过自由和理性,囚笼与暴力贯穿始终,仅形式有别而已。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存在的暴力从个体走向了集体,从非法走向了合法,从行为走向了精神。《猪圈》的叙事正好解释了这一变化历程:
故事一:荒漠中的年轻人面临饥饿死亡的威胁。对他而言,无论手段,获取食物是唯一的目的,吃虫吃蛇与吃人没有什么区别。他的行为虽然暴力,但仍旧是在追求自由(满足生理需求),只是后来被宗教和世俗暴力制止。他信仰宗教(把人头扔进火山坑)却被宗教制裁,追求自由却被自由的保障(制度)扼杀,使用暴力却被暴力吞噬。他的结局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个体自由与集体自由、个体暴力与集体暴力究竟哪一个具有合法性?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