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上课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阁夜》上课用

杜 甫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关于杜二同学 中文名:杜甫 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巩县(今巩义市) 出生日期:712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770年 职业:诗人 主要成就: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杜工部集》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尊称:诗圣 流派:唐代现实主义 名词解释之诗X 诗仙→李白 诗侠→李白 诗圣→杜甫 诗史→杜甫 诗佛→王维 诗豪→刘禹锡 诗鬼→李贺 诗天子(诗家天子)→王昌龄 诗囚→孟郊 诗魔→白居易 诗宗→王渔洋 诗奴→贾岛 诗飘→贾岛 诗狂→贺知章 诗杰→王勃 诗骨→陈子昂 诗神→苏轼 诗祖→屈原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岁暮:指冬季。明写时序,暗含自己暮年之意。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短景:指冬天日短。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天涯”,称所在地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 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似箭,岁月相催。 “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严冬岁末,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促着白天匆匆而过。   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   借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叙写,传达出垂老飘零的深沉悲慨。   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笔调。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 五更: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即接近天明了。   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   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  荡、战争频仍的气氛。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   形象鲜明,音律铿锵,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声,使诗人深刻地意识到战争带给人民的无穷灾难;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更使诗人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