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M一轮复习 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要点.ppt

2016年M一轮复习 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M一轮复习 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要点

课程标准: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考纲考点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书画和戏曲艺术 卷Ⅱ·28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卷Ⅱ·24 汉子的起源演变 卷Ⅲ·26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 本课主要考核: 1、汉字的发展脉络; 2、书法的发展脉络及字体特征; 3、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 4、京剧的发展历程; 5、艺术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汉字和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图画文字(6000年前)--甲骨文(商,完整体系)--金文(西周,钟鼎文或铭文)--小篆(秦朝统一文字)--隶书(盛行于汉朝)--楷书(盛行于隋唐) 2.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 (1)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 自觉阶段 魏晋 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是在魏晋时期 (2)总趋势 : 由繁到简 (1)脉络: 3.书法艺术特征 五种主要书体 ①篆书 ②隶书 ③楷书 ?草书 ?行书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起源 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 草书 行书 东汉 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盛行于隋唐) 魏晋:钟繇、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欧体) 颜真卿(颜体) 柳公权(柳体) 唐代楷书代表作欣赏 欧阳询《化度寺碑》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唐代楷书代表作欣赏 (盛唐)颜真卿《多宝塔碑》 (晚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比较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的不同之处?   颜体在于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有如关东大汉。柳体则是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二人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草书代表作欣赏 (东晋)王羲之的《七月都下帖》 (唐)张旭?《肚痛帖 》 草书代表作欣赏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唐)怀素《自叙帖》 草书代表作欣赏 ★ 草书 结合以上作品归纳:草书的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起源 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 东汉 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盛行于隋唐) 魏晋:钟繇、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欧体) 颜真卿(颜体) 柳公权(柳体)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写意性最强 汉初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朝:张旭、怀素 行书代表作欣赏 王羲之《兰亭序》之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被历代书家都推为“天下行书第一”。 行书代表作欣赏 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其为怀念在安史之乱中死于叛军之手的侄子所作,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行书代表作欣赏  《黄州寒食诗帖》 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起源 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 东汉 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盛行于隋唐) 魏晋:钟繇、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欧体) 颜真卿(颜体) 柳公权(柳体) 草书 汉初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写意性最强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 行书 东汉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实用性最强 东晋:王羲之 唐朝:颜真卿 北宋:苏轼 元朝:赵孟頫 明朝:文征明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2015·广东)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