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下铁的前世今生.doc
地下铁的前世今生
对于大都市中忙碌的上班族而言,最快捷、实惠的交通工具当属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下铁路(简称地下铁或地铁)则是其中的代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历史与现状的人却并不多,为了弥补这种“日日见君不知君”的尴尬局面,本文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地下铁的前世与今生。
一
建造地下铁路,首先必须开挖隧道,这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技术。古代中东地区的矿工就知道跟着金属矿层深入地下,在所经之处开挖隧道。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的工程师曾经转移了一段幼发拉底河道,以便在河谷修建一条砖石隧道。此外,隧道也扮演了重要的军事角色。包围城堡时,围城的一方往往会在城墙底下偷挖隧道,并用木棒支撑隧道顶部。全部完工后,只要放火烧掉木棒,引发隧道塌方,城墙也就会跟着倒塌。因此有学者怀疑《圣经》里约书亚攻陷耶利哥城就是用了这种战略:祭司一吹号角,工兵就放火烧隧道,城墙因此“神奇”倒塌,犹如天意。
当然,最初的地道挖掘方法比较笨拙,称为“明挖回填”技术。大体过程是:先把隧道途经的地上部分清理干净,工人们从地面向下挖掘一条深宽皆十余米的大壕沟,用砖石加固沟壁,再砌成拱形的砖顶,等隧道有足够的承托力后再把路面重新铺上。此外,为了保持隧道内部空气的清新,隧道还要预留通风孔。时至今天,这种伤筋动骨、外科手术式的挖掘方法已经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潜盾技术。隧道发掘潜盾技术有着精确的起源时间:时间是1816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地点是伦敦造船厂,法国流亡工程师布鲁涅瞪着一根被虫蛀的龙骨,正好看到一只蠹虫出现在眼前。这种动物所蚀沉的船只,比全世界海军击沉的还多。这只小虫头上有用来切木头的角状硬壳,边切割木头边分泌一种会变硬的特殊物质,敷在其身后所留下的“隧道”壁上。布鲁涅据此获得灵感,设计了一种挖掘隧道的潜盾机,一面挖掘一面把预先准备好的组件安装在隧道壁上。对于建筑物高度密集、水流相对较多的地方(如香港岛),这种技术甚至是惟一可行的隧道建造方法。
地铁之所以能够迅速在世界各大都市普及,也有着必然的历史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的交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各大城市间的铁路基本铺好,但伦敦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却还是马车,价格非常昂贵。此外,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1831年伦敦人口上升到175万),也带来了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19世纪中叶有文献记载,曾经有农民载了一车蔬菜,在伦敦桥的一端遇到极为严重的交通阻塞,等到他们终于过了桥,蔬菜已经腐烂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开始考虑都市膨胀的后果。一位名叫查尔斯?皮尔森的律师提出了一个修建“伦敦中央火车站”的设想,但这个设想成本太高,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乌托邦。随后一群承包商提出要在伦敦修建一条地下道路的提案。结果这两个提案被结合起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地铁概念。
开掘地下铁路的历史重担理所当然的落在了法国工程师布鲁涅身上。1825年,布鲁涅主持了当时最先进的工程:在伦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底下开挖一条隧道。以现在的标准来说,在泰晤士河底下开一条隧道并不算长,当初的设计只有400码长。但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项目一开始就问题不断,河水甚至流进工程车里。火上浇油的还有财务枯竭,一度因此停工7年之久,另一次则迫使董事会出售入场券,供好奇的民众参观。这项工程可谓旷日持久,以至于有些伦敦报纸称之为“无聊大洞”。1843年,耗时18年的隧道终于完工,伦敦市长亲临剪彩致词。不过,没有人知道这条隧道要用来做什么。因为最初的设计方案,是要作为从南方运货入城的隧道,但完工时这想法已经不再有经济效益。结果,隧道便成了地下人行道,付了过路费的行人可以在河底穿梭,不必受阻于恶劣的交通或天气。很快,小店和饭馆逐渐林立,美国作家霍桑描述道:“天亮之前,隧道里已经满是摊贩,就像是一座地下市场……回家之途也更为愉快,因为隧道里有画展,还有各种投机游戏的市集。”从霍桑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里堪称全世界第一座室内购物商场。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原始隧道至今仍是伦敦地铁系统的一部分。
颇为庆幸的是,伦敦地铁后来的修建进展十分顺利,伦敦大都会铁路在1863年1月10日启用。第一天的乘客总数就达到了4万人次。按照当年7月的统计,在地铁向公众开放的前6个月里,乘客数目达到477万人次,平均每天有2.65万人次。地下铁路成为伦敦历史上第一个多数市民可以负担和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当然,不是人人都为此欢呼雀跃,乐于乘坐。当时的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就拒绝参加通车仪式,理由是他想要“尽可能留在地面上”。除了深入地下的模糊恐惧之外,还有更糟的境况:当时火车头还是烧煤的,不管如何努力加强通风设施,隧道里的空气还是污浊不堪。一位记者这样报道:“(乘坐地铁的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