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团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名字叫团结.doc

我的名字叫团结   “团结”,在这里是一位维吾尔族中年汉子的名字。通过他,三代人延续了一段五十载的情感。      在奎屯河中游,一座桥宛如纽带一般连着河东农七师一二三团和河两车排子乡、石桥乡。半个世纪以来,两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一个个不同民族间血脉相融的故事,在岁月的年轮中延续不断,这座桥也因此被当地居民称为团结大桥。      感慨:我的名字叫“团结”是名副其实      1月6日一大早,团结把乡里的孩子送到学校后,又载着七八位乘客向河东的农七师一二三团驶去。红日、白雪、蓝天,让团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我们新疆好地方》。小客车就要驶上桥了,团结像往常一样特意放慢了速度。他跟这座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都叫同一个名字――团结。   行驶在团结大桥上的团结,想起自己名字的由来,心里再一次涌起热流。   1960年冬季的一个午后,原乌苏县车排子乡二大队(后扩为石桥乡)维吾尔族村民艾买提家中一片嘈杂,院子里围满了人。“怎么办?谁来救救他们!”几位维吾尔族大妈焦虑万分,却只能无助地流泪祈祷。情急中,有人提出向兵团人求救。   原来,艾买提的妻子哈力卡姆难产3天了,强烈的腹痛及伴随的各种病症把她折磨得奄奄一息,昏迷不醒。当地没有医院,哈力卡姆和腹中的胎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正当艾买提一家一筹莫展之时,得到消息的二。团(现农七师一二三团)机关宣传干事李福欣乘着一辆一半挂车赶来了。大伙儿迅速将哈力卡姆抬上车,急奔团卫生队。   医护人员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抢救。经检查,孕妇不仅因胎位不正造成难产,同时还伴有阑尾炎、胆囊炎急性发作,生命危在旦夕。   必须马上剖腹产。但由于产程拖得太久,加之其他症状,手术开始不久,哈力卡姆就出现了大出血症状。当时的卫生队没有血库,哈力卡姆和胎儿再次命悬一线。   卫生队紧急动员医护人员献血,可卫生队工作人员本来就少,血型相符的人就更少了。得知情况的艾买提焦急万分,不知该怎么办好。   正在这时,卫生队门前开始有人聚集。   “听说有个维吾尔族妇女生孩子大出血,输我的血吧。”一个、两个、十个……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奔来的团场职工在卫生队门前排起了长队,大家纷纷撸起衣袖,争先恐后要求献向。   看到这一幕,艾买提这个身高1.8米的大汉感动得哭了起来。   半个月后,哈力卡姆和儿子要出院了,艾买提拉着院长的手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   “我们想请卫生队给孩子起个名字,留作永远的纪念。”   卫生队领导经过商量,给孩子起名叫“团结”。因为他是兵地团结、民族团结的结晶。   “直到现在,每当我办户口、身份证或其他要用到名字的事时,总有人会盯着我看,我知道他们都是对我这个名字感到很好奇。其实,当我知道我的出生经历后,觉得我的名字叫‘团结’真是名副其实。”团结说。   从记事起,团结就知道除家人之外,他还有两个特殊的“亲戚”,一个是父亲的汉族兄弟李福欣。一个是给他接生的张玉兰妈妈。“从我出生起,爸爸就定了规矩: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全家要到一二三团‘走亲戚’。”在团结成长的岁月中,他先后做到电影放映员,加油工,驾驶员等,家也几经迁移。但“走亲戚”却从未断过,直到李福欣和张玉兰先后调离了一二三团。      讲述:老照片牵出五十载民族情      2009年12月18日,我们带着团结一家深深的牵挂来到乌鲁木齐,见到了后来先后在新华社新疆分社和兵团机关工作、现已退休的李福欣。几年前患了一场大病,如今李福欣无法再正常走路。提及那段难忘的青春和充满友情的岁月时,李福欣很激动。   下面是他的话――我和艾买提认识,是在1956年。那年,我刚到新疆,在二。团基建队工作,我们到奎屯河西岸为当地的各族乡亲垦荒造田、建居民点。当时在荒原上生活、工作是很乏味的,星期天,我们就相约到新车排子,那里有个供销社,也有瓜果摊,卖瓜的老乡叫艾买提。我们接触多了就熟悉了,他是位维吾尔族农民,瘦高个,皮肤黝黑,唇边留一撮八字胡子,我们戏称他“豆芽”。   有一天下午,大伙儿收工后都回去了,作为记工员,我要为每个人登记工效。等我忙完了,天也黑下来了。往回走时,我迷失了方向,在无边无际的沙枣林里东奔西跑,越急越找不到方向。月亮已悄悄爬了上来,树林里阴森恐怖,远远传来的野猪嚎叫声让我毛骨悚然,自忖凶多吉少,近乎绝望。就在这时,我听到了“小李――”的叫声,我边答应,边拼命地往叫声那边跑去。到了近前,原来是艾买提带着我的两个老乡在找我。我扑在艾买提的怀里,大哭起来。   原来,我的同事收工后,吃过晚饭已两个多小时了,还不见我回来,预感不妙,又不敢贸然进入树林,就请艾买提帮忙寻找。这件事使我和艾买提成了至交。   1960年,我已调到团机关任宣传干事,我俩的来往始终没断。无论谁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我们都有话直说,没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