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汉漆器千年不腐之谜.doc
战汉漆器千年不腐之谜
在近些年来的拍卖市场上,战汉漆器崭露头角,创造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天价。例如,2007年一把战国漆器古琴拍出了352万元的高价;2004年,一个战国龙凤纹漆盒拍出了154万元的价格。然而令人颇感疑惑的是,无论在拍场上出现的,还是在博物馆展出的以木为胎、以漆敷面的战汉漆器,在历经千载之后,不但丝毫未腐,而且依然光亮如新,焕发出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古人究竞凭借怎样的工艺,令得战汉漆器能有如此的神奇呢?为了破解此中谜团,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著名文物鉴定家须小龙先生。
战汉漆器金丝楠木胎
鉴宝:我们知道木器是较为容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湿润或者干燥的环境都会加速它的腐朽,再加上长久的使用,可以说木器难以长时间的保持原貌。那为何同为木制的漆器却能在历经千年后,依然光亮如新呢?
须小龙:要解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了解漆器是如何制作的。在漆器发展鼎盛时期的战汉两代,人们大多用当时就极为名贵的金丝楠木为胎制作漆器。而众所周知,在明代就已绝迹于中国的金丝楠木具有不怕水的特点,而且是无论多少年也泡不坏。同时,在用漆上,战汉漆器选择了从漆树汁液中提炼的天然漆。具体的制作过程是先将金丝楠木料削制成型,脱胎刮漆灰后再打磨抛光,制成漆器的胎体。然后反复涂漆,并以彩绘装饰。待这之后,将制成品放入温室中烘干,最终完成漆器的制作。
由此可见,以具有防水能力的金丝楠木为材,涂以天然漆料的战汉漆器,不但色泽明亮,光彩夺目,而且因为属性相近,木材与漆料结合的十分紧密,因此具有非同寻常的防腐、耐酸,耐碱能力,所以能够长久保持光亮如新的外貌。
战汉漆器没有传世品
鉴宝:天然的木材,再加上取自木中的天然漆料自然能够有如此的效果,但据我所知战汉漆器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传世品,这又是为什么呢?
须小龙:是的,据史料记载,传世的战汉漆器到宋代就已绝迹,这是因为虽然它比瓷器结实,但毕竟是木制的,在长久的使用中,必然会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自然磨损。再加上瓷器工艺的提升,战乱等各方面的原因,漆器在东汉时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没有像铜器一样实现流传有绪的收藏,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战汉漆器都是出土品。
鉴宝:墓葬中的环境虽然比外界要稳定,但也很复杂,除了青铜器,玉器等随葬品能够获得有效保存外,很多丝织品、纸制品都会在长久的埋葬后残存无几,为何漆器能够独善其身呢?
须小龙:从历年来的发掘状况来看,作为随葬品的漆器并不能躲避墓葬中水分和土壤的侵蚀。在考古界中有这样一句话“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漆器也是一样,土坑中出土者,不但颜色会失去光泽,而且木质会在经过上千年的埋葬后完全碳化,变成乌黑色。水坑中出土的漆器则会因为在水中的长时间浸泡,而渗大量的水分,使得外形膨胀,并附着有大量泥浆。但我们说,恰恰是因为水的浸泡,才能让漆器能够保持着2500多年前的样貌。
出土漆器必须脱水处理
鉴宝:我们今天得见的精美漆器究竞是如何而来的呢?
须小龙:首先,水能够隔绝空气,使得漆器的氧化速度得以延缓。其次,金丝楠木是天然耐水的,即便渗入了大量的水分,但其内部的纤维结构并没有受到损害,更没有腐败。再次,因为漆器所涂用的漆料取自漆树,内在结构与木质相近,因而与木胎结合得十分紧密,有较好的亲和力。因此,浸泡过后的漆器漆层并没有出现与木胎分离的现象。
基于这三点,今人仅需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将渗入大量水分的漆器予以有效脱水即可恢复其往日神采。
考古人员可以用物理的方法,比如冷冻法、真空热干燥法,或将其放入离心机中快速甩干,也可以用化学的方法,用药水将其中的水分子置换出来。但这些方法虽然用时较短,但效果并不太好。目前已知的最有效方法是自然干燥法,即先在水坑漆器的出土地附近挖一个5米深的地洞,再横向挖一个两平方米的洞。然后将漆器用麻袋或者湿布包好后,放入其内,再用锯末覆盖。在这之后,为了减慢漆器的干燥速度,使之不会开裂、褶皱或变形,还要不断地淋水和翻动养护。总之是要使漆器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缓慢地排出内里的水分。据了解,以这样的方法干燥水坑漆器时间较长,一般小器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大器则需要两年以上。但即便这样精心照料,也会有20%到30%的器物受到损害。
战汉漆器真品并不完美
鉴宝:水坑漆器出土后必须进行脱水处理的特性,是否对鉴定市面上所见的漆器,有所帮助?
须小龙:是的,我们刚刚说过,战汉漆器没有传世品,当今所见之物皆为出土品。而且,只有出土自水坑的漆器,方可在经过脱水处理后恢复原貌。所以凡是经过脱水处理的,完全干燥或是略含水分的漆器,可断定为真品。当然。判断某件漆器是否经过脱水处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首先,凡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