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法研究中“两个三角”的验证》要点
* 《语法研究中 “两个三角”的验证》 (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整体感知文章 “小三角” 及其事实验证 “大三角” 及其事实验证 “两个三角” 相结合的事实验证 结 束 语 具体细化文章 一、提出论点:“两个三角”的验证,是动态分析的最基本的作法。 二、具体论述: (一)“小三角”及其事实验证 1.什么是“小三角”(表-里-值) 任何语法事实都存在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三个角度 (1)“表”( “语表形式-语表”的简称) “表” 指显露在外的可见形式。比方, 如果以“V+N”的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表-里-值”三角里,VN是语表;V和N之间,可能是动宾关系, 可能是偏正关系, 属于语里。 任何语法单位,小到语素或词,大到复句或句群,都有其语表形式,都跟特定的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相联系。 (2)“里”(“语里意义-语里”的简称) “里”指隐含在内的不可见的关系或内容。语法单位不同,语里意义的偏重点也有所不同。 A.复句和句群 (表现为逻辑-语法关系 ) 比如“与其p,不如q”,具有择优性和推断性,这是一种为特定复句句式所规约的“逻辑-语法”关系。 B.单句和由单句离析出来的结构 (结构、施受和意向三种关系 ) “结构关系”,指主谓、动宾、偏正等等关系; “施受关系”,指动作和相关人物之间的施事、受事、用事、于事等等关系; “意向关系”,指句法结构反映在表意指向类型上的语义关系。 比如:“有什么NP吗?”这类问句在表意指向上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问是非(“有……吗?”),另一方面又有特指(“什么?”),跟单纯的是非问句和单纯的特指问句都有所不同。 C.词(涵盖意义和特征意义) “涵盖意义”,主要指意义虚灵的词所涵盖的语义内容。比方“刚刚”,有两个涵盖意义: 1)表示事件发生的始发点,不一定以“现在”为参照点。(孩子刚刚生下来,怎能抱出门去?) 2)表示事件发生在说话前不久,一定以“现在”为参照点。(我刚刚还念叨你呢。) “特征意义”,也叫语义特征,指意义实在的词所包涵的可以成为区别性特征的意义。 比如:“学生”“科长”“春天”“暑假”这几个名词,各有各的词汇意义,但都具有“推移性”语义特征。正因如此,它们在语法上具有某种同一性:都能够带上“了”,构成“NP了”句式。 3.“值”(“语用价值-语值”的简称 ) 重视在比较中考究研究对象的语用效应,回答它到底有何价值的问题。 举例说: “双”。一般以为“双”是量词(一双丨两双),实际上有时是数词(双重压力丨双层岗哨丨双份礼品丨双倍工资)。那么,“数词‘双’+量词”同“数词‘两’+量词”和“数词‘二’+量词”相比较,语用价值有什么不同? 2.“小三角”的事实验证 (1)表里印证 所谓“表里印证”,是指在表里之间寻找规律性联系,以揭示有关事实的特定规律。这是汉语语法研究的最基本的工作。 举例:作者最后得出结论:现代汉语里,“及物动词+名词”尽管通常会形成动宾结构,但有的时候,在特定规律制约下,也可以形成定心结构。而他是由“双音节及物动词+双音节名词” 分析得出的 A.领导+群众/干部→领导群众(动宾),领导干部(定心) B.纺织+布匹/姑娘→纺织布匹(动宾),纺织姑娘(定心) C.喂养+鹦鹉/方法→喂养鹦鹉(动宾),喂养方法(定心) D.救济+灾民/物资→救济灾民(动宾),救济物资(定心) A小类名词都表人。凡是形成定心结构的,其中的名词在语义上都具有行为施行性,它前边的动词不是一般地表示人物的行为,而是表示人物的职责或作用;在语表上,名词若移到动词前头,都会转化成为施事主语。 B小类的两个名词,一个表人,一个表物。但B小类和A小类基本相同:凡是形成定心结构的,其中的名词在语义上都具有行为施行性,在语表上都可以转化成为施事主语。 C小类两个名词都表物。凡是形成定心结构的,其中的名词在语义上具有管界性,即划定行为活动的范围,它前边的动词不是一般地表示人物的行为,而是从一个方面表示管界事物的内容或作用;在语表上,动词前后可以补出表示行为对象的名词。 凡是形成动宾关系的,名词一定表示行为“及物”之对象,具有受事性。凡是形成定心关系的,必须符合两个条件:首先一个是最起码的条件,这就是,名词和前边的动词能够配搭;其次一个是语里关系上的条件,这就是,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施事性或管界性,作定语的动词只表示职责、作用、内容等意义。 D小类的两个名词,一个表人,一个表物,表人的是宾语,表物的是定语。D小类和C小类基本相同:凡是形成定心结构的,其中的名词在语义上都具有管界性,在语表上都可以补出行为的受事。 (2)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手术室规章制度33项汇编.pdf VIP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工作的创新-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第2020040期)-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pdf VIP
- 劳动实践(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docx VIP
- 2024年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自主招生数学试题(d含答案).pdf VIP
-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2《怎样放得更大》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冶金消防安全知识课件.pptx
-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24).pptx VIP
-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ppt课件.pptx VIP
- 迅达5400综合系统介绍(2).pdf
-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知识点+练习题-1.2《怎样放得更大》.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