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1).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第二节 剂量、剂量质反应关系和剂量量 反应关系 第三节 表示毒性常用指标 第四节 安全限值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毒物及其分类 毒性及其分级 毒作用及其分类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毒效应谱 靶器官 生物学标志 一、毒物及其分类 1.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毒物和非毒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同一种化学物质,由于使用剂量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则可能是毒物,也可能是非毒物。 例如,亚硝酸盐对正常人是毒性物质,但对氰化物中毒者则是有效的解毒剂。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有毒有害特性同有益特性一样,都是同剂量紧密相联系,离开剂量便无法讨论其有毒有害或有益性。 如:微量元素硒 2.毒物的分类 按毒物在生物体中的毒理作用分: 腐蚀毒:指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如硫酸、盐酸、氢氧化钾等。 实质毒:指能引起脏器病变及损害的毒物,如砷,铅,汞等重金属盐和无机磷等。 酶系毒:指抑制正常的生理活动的酶系的毒物,如有机磷氧化物,二氧化磷等 血液毒:指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亚硝酸盐等。 2.毒物的分类 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 挥发性毒物:氰化物,醇类,有机磷等。 非挥发毒物:吗啡,生物碱等。 阴离子毒物:硫酸、亚硝酸、氢氧化钠等。 金属毒物:砷、汞、镉等。 2.毒物的分类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 工业化学品:如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体等;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等; 日常化学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农用化学品:如化肥、杀虫剂等; 医用化学品:如药物、消杀剂等; 环境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中的各种学物质等; 生物毒素: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等; 军事毒物:如芥子气等战争毒素; 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元素等。 二、毒性及其分级 1.毒性:也称毒力。是指某种毒物对机体的损害能力。某种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能力越大,说明其毒(性)力也越大。 以什么来衡量这种损害能力的大小? 衡量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是剂量。某物质引起动物机体中毒反应的剂量愈小,说明其毒性也就愈大,反之,相反。 毒性与其结构有关 功能团与毒性的关系 : 卤素有强烈的吸电子效应,在化合物结构中增加卤素就会使分子的极化程度增加,更容易与酶系统结合,使毒性增强。 基团的电荷性与毒性的关系:电负性基团如硝基(-NO2)、苯基(-C6H5)、氰基(-CN)、醛基(-CHO)、酮基(-COR)、酯基(-COOR)、乙烯基(-CH=CH2)、乙炔基(-C≡CH)、三氟甲基(-CF3)等,均可与机体中带正电荷的基团相互吸收,从而使毒性增强。 (3)光学异构与毒性的关系:动物体内的酶对光学异构体有高度的特异性。当外源化学物为不对称分子时,酶只能作用于一种光学异构体。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剂量; 接触途径(经静脉、经口、经皮等); 接触期限、接触速率和接触频率; 外源化合物对机体的选择性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接触途径: 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肌内注射 经口 经皮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接触期限(强度差别和性质差别): 急性毒性试验 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 亚急性毒性试验 在1个月或短于1个月的重复染毒 亚慢性毒性试验 在1个月至3个月的重复染毒 慢性毒性试验 在3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接触频率: 对于具体外源化学物而言,接触间隔时间短于其生物半衰期时,进入机体的量大于排出量,易于积累至一个高水平,从而引起中毒。(相反) 影响毒性的其它因素 选择性毒性 指一种化学物只对某种生物、 某个靶器官组织或者某些高危 人群产生毒性作用,而对其它 种类生物、其它器官组织或者 其他人群无害。 反应停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畸作用,但对猴、大鼠和小鼠则无此作用。 脑是甲基汞的靶器官,肾是镉的靶器官。 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易发生溶血性贫血。 维生素A长期摄入不足,机体易发生肺癌。 肝炎伴肝硬化患者并发肝癌的危险性高。 化学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1、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如细菌有细胞壁,而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利用这些差异研制出来的各种抗菌药物,可以杀死致病菌而对人体细胞无害。 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 如细菌不能直接吸收叶酸,而是利用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和蝶啶来合成叶酸。而磺胺类药物在分子结构上类似于对氨基苯甲酸,可以竞争性拮抗对氨基苯甲酸参与叶酸的合成,故对细菌有选择毒性。 哺乳动物能从食物中直接吸收叶酸,故磺胺药对人体细胞无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