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环境与人”之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ppt

5“环境与人”之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环境与人”之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与人类 —太阳辐射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的环境 自然环境 物质: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等。 能量:气温、阳光、引力、地磁力等。 自然现象: 太阳的稳定性 地壳稳定性:地质构造情况、 地震、火山活动、海啸 大气力量 水循环 水土演变等多种自然因素 人工环境 综合生产力(包括人等) 技术进步 人工构筑物 人工产品和能量 政治体制 社会行为力 宗教信仰 文化与地方因素等。 环境与环境因子 环境(Environment) 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因子(Environment factors): 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 (1)按主体:人——人类环境:环境科学 生物——生物环境:生态科学(生物体以外) (2)按性质: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按范围: 宇宙环境space ~: 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太阳辐射、黑子、月、日引力等。 地球环境global ~:大气圈中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区域环境regional ~:占有某一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陆地、海洋。 微环境micro-environment: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所形成的小环境,如群落的镶嵌。 内环境inter environment:建筑物或生物体内组织或细胞间的环境。 环境因子分类(生态学上) (1)R. F. Daubenmire 1947 3大类:气候、土壤、生物 7个项目:光照、温度、水分、大气、土壤、火、生物因子 (2)Dajoz,1972 按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分: 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因子。 (3)Gill 1975 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光、水分) 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风暴) 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所影响,又反作用与植被 (放牧、火烧等) (一)光照 万物生长靠太阳。 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唯一通路,也是食物链的起点。没有丰富的食物,人类不可能生存。 古文明的发源地:20-40?纬度 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密切相关 太阳总辐射能量比例 太阳常数1353W/m2:大气层外的辐射强度。 进入大气层后被反射和吸收,光谱成分有所改变,辐射强度有所改变。太阳高度角是重要影响因素。 地球公转 太阳辐射能的去向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超短波 X射线和其它一些紫外线等在通过电离层时,被O2、N2及其它大气成分强烈吸收。 短波 受到天空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微小水珠等质点的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蓝色。 紫外线被大气中的臭氧所吸收。 长波 被CO2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所吸收。 剩下的 可见光+近红外线。 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由三部分组成: 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大气长波辐射:大气(水蒸汽和CO2)吸收后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可以忽略。 所谓太阳总辐射照度一般仅包括前两部分。 2、太阳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一、红外线 红外线占太阳辐射一半以上,而且大部分集中在 760~2,000 nm部分。 红外线按波长可分为近红外 700~3,000 nm ,中红外 3,000~20,000 nm ,远红外 20,000~1,000,000 nm 。 凡温度高于绝对温度的零度(0°K=-273.2℃)的物体都是红外线的辐射源。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的波长越短。 红外线对机体的作用与波长有关。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大部分被吸收。长波红外线被皮肤表层吸收,而短波红外线则被较深层皮肤吸收,使血液及深部组织加热。较强的红外线作用于皮肤,能使皮肤温度升高到 40~49℃,而引起一度烧伤。 波长 600~1,000 nm的红外线可穿过颅骨,使颅骨和脑髓间的温度达到 40~42℃,因而引起日射病。红外线照射于眼睛,可以引起多种损害,如角膜吸收大剂量红外线可致热损伤,破坏角膜表皮细胞,影响视力;长期接触短波红外线还可引起白内障。 人对红外线辐射比较敏感,0.02 卡/厘米2·分即有热感,1.5 卡/厘米2·分有不可耐受的烧灼感, 皮温可升高到 40℃以上。南方地区夏季中午前后,太阳辐射可达 1.3~1.5 卡/厘米2·分,加上气温升高,在室外工作时,应防止过热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