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及差异研究.doc
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及差异研究
摘 要:电力资源在中国能源建设及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中处于中心地位,全面降低电力强度是实现资源、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路径以及区域差异可以厘清电力强度分布状况,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运用重心理论研究了中国1985年~2014年电力强度重心迁移路径,进而采用泰尔指数计算并分解了区域电力强度非均衡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985年~2014年,电力强度重心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向西迁移的态势。期间,1985年~1993年、2003年~2014年主要呈现为向西北方向移动,1993年~2003年则表现为向西南方向移动的特征。1985年~2000年,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差异对于重心迁移的贡献率各占50%;2000年~2014年,重心演变推力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差异,贡献率均值为54.49%,内部差异则受西北、西南、华北地区影响最大。
中国 8/vie
关键词:电力强度重心;区域差异;泰尔指数
中图分类号:K901.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城市化的加速,城镇人口比重由1985年的23.71%上升至2014年的54.78%,预计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1]。为了满足大幅上涨的城镇人口基本需求,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及住房建设悄然崛起[2]。电力作为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消费总量以年均9.51%的增长率逐年攀升。然而,受限于技术水平及发展方式,中国电力强度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仍位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城市化作为区域经济“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引擎,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2]。但是,全国各地区城市化程度存在巨大差异[3-4],电力强度也因此表现出区域差异。虽然适当的差距有利于全面提升中国总体电力消费水平,但过大的差距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明确中国目前电力强度布局及区域差异,认清区域电力消费特征,以此制定差异化的节能政策对于促进各地区电力强度趋同,全面提升电力资源利用水平,缓解资源及环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重心概念最早起源于物理学,其含义是指空间重力场中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众多学者将重心概念应用于人口迁徙[5]、经济发展[6]、能源及碳排放[7-10]等领域的差异分析。关于能源问题的研究,王倩倩等人以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人均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能源碳排放区域差异问题[7]。任志远等人对中国能源生产、消费以及GDP重心位置进行了测定,并对各自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8]。刘佳骏等人结合重心模型,对中国经济总量、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重心转移轨迹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说明[9]。Zhang等对中国1997年~2009年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供需市场的空间分布格局和重心迁移路径进行了分析[10]。
电力强度问题,同样可以基于重心理论分析其重心迁移以及区域差异特征。然而,仅仅知道区域电力强度差异动态演变趋势,很难判断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牵引力来源。目前,分析重心迁移原因的方法较少[10-11],泰尔指数最初用来评估区域之间收入水平的非均衡程度[12],差异变化程度越大一定意义上代表了重心迁移的频率越高及幅度越大。同时,由于该方法具有将区域间差异分解成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差异的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康晓娟等学者利用泰尔指数对中国能源消费分布非均衡程度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而区域内部非均衡度主要受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差异影响[13-15]。
总之,已有文献关于中国能源消费特征的差异研究,大多是基于大能源视角。考虑到电力资源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明确省域电力强度分布特征对于全面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明确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不同年间重心迁移驱动来源对于针对性地改善落后地区电力资源利用水平,调节区域之间电力强度分布非均衡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而,本文引入重心理论,对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路径进行测算及分析,进而利用泰尔指数阐述电力强度分布的非均衡程度大小及来源。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重心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在地理学中,重心指空间存在某一点,使得此点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保持相对平衡[16-17]。而电力强度重心是指在各区域板块中,能在各个方向上保持电力强度均衡的一个点。由于各地区电力强度大小和变化率迥异,故电力强度重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电力强度重心变动反映了地区电力强度差异变化轨迹,可以用来研究国家或区域电力强度区间差异的动态演变以及评估电力强度政策的效果。
电力强度重心可以借助各区域的电力强度和地理坐标来表达。假设第i区域中心坐标为(xi,yi),mi为i区域电力强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物权法》给执行留下的思考.doc
-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应用研究.doc
- 《狮子王》:视觉特效下的情感撞击.doc
- 《电子显微新技术》教学总结及体会.doc
- 《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 2004》教学方法之探究.doc
- 《秦汉隋唐间琵琶的邅递》之结尾.doc
- 《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存在问题及修订思路探析.doc
- 《系统工程与决策分析》案例教学探索.doc
- 《编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doc
-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考核模式的几点探索.doc
- 毕业设计(论文)-两轴式机械变速器设计.doc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三菱PLC的自动扶梯控制系统设计.doc
-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突缘万向节工艺及钻30孔夹具设计.doc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博途S7-1200PLC的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设计.docx
- 基于西门子博图S7-1200 PLC的四层货运电梯控制系统设计.doc
- 毕业设计(论文)-XJ-φ250热喂料挤出机的设计.doc
- 毕业设计(论文)-简易码垛机的设计(简易升板机设计).doc
- 毕业设计(论文)-天然气双层公交客车变速器设计.docx
- S7-200 PLC和SmartLine触摸屏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doc
- S7-200 PLC工业机器人自动分拣控制系统的设计.doc
最近下载
- HG╱T 3655-2012 紫外光(UV)固化木器涂料.pdf
- 人民警察警示教育观看心得.docx VIP
- Q-GDW-智能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范.pdf
- 外教社2023中国文化英语综合教程 上册 Unit 3 PPT课件(试用版).pptx
- 乡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考试题.docx VIP
-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大小》教学说课研讨课件复习.pptx VIP
- 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竞赛题及答案.doc VIP
- 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建设方案.pdf
- XX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习的实施方案.docx
- GBT 50034-2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