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意境和意象及教学方法.docVIP

中国画中的意境和意象及教学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画中的意境和意象及教学方法.doc

  中国画中的意境和意象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 中国画;意境;意象;教学方法 中国 9/vie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 1004―0463(2017)   03―0070―01   一、中国画中的意境和意象   “意境”、“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中十分重要的范畴,在画论中,“意境”、“意象”的正式提出是比较晚的。明代唐志契说:“若使无题,则或意境两歧,而四时朝暮,风雨晦冥,直任笔之所之。”前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清人黄钺仿唐司空图《诗品》作《画品》,分出沉雄、苍润、奇辟、浑圆、淡远、荒寒、空灵、明净、冲和、韶秀等二十四种意境风格。从刚与柔和相参变异而来的意境风格当不止于此。意境的不同风格即是意象的不同表现。至于意境格调的雅俗高低,则又系于画家的人品和文化艺术修养。   意象的形是外在形态,意象的神是指主客体统一的神。就主体来说,神是有生命力的性,包括艺术家的人品、知、情、意、趣、审美理想等。被描写的对象,如动物、植物、山水、河川等万物的神,即物之性。五代荆浩论画松时说:“有画如飞龙蟠虬,狂生枝叶者,非松之气韵也”,是松之形。“枉而不曲”是松之性,借松之性象征“君子之德风”,则是物我统一的神了。《宣和画谱》言之更详:“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以上说法代表了从春秋以来人们赋予这些自然物的传统的精神美。   在中国画里,通常讲究物象的“虚实相升,动静相依”这一原则。这里讲的“虚实”,是指画面上有画处(实)与无画处(虚)两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虚实相声相变之理,即虚中有实,虚而不空,实中有虚,实而不塞。画面上的空白,虚中有物,此物是眼睛所看不到的,而是从想象得到的。鸟飞翔处以空白为天,山峦处以空白为云,画面不画水纹,鱼跃处有波涛,所以说虚中有实,虚而不空。虚由实生,无实便无虚,即所谓“真景清而空景?F”。如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鱼》以小舟和钓翁的姿态动势,表现出烟波浩茫的江水,虽说无实即无虚,可是实处之妙皆由虚处而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静与动在中国画中也是相生相变的。静态的中国画并不静,其中寓藏着蓬勃生机。山川起伏奔腾,花鸟草木临风承露,带雨迎曦。山水、花鸟画的意境求静,意象求动,这是静中有动,动而显静,可以说中国画的静美是灵动和静穆的统一。   二、具体的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创作意图,进行深入观察。在中国画欣赏过程中,学生对形式美感较强、内容丰富、富于情节或抒情性、接近现实生活的作品有较大的兴趣。如,在欣赏补充教材《韩熙载夜宴图》时,学生立刻被整件作品五段式有机联系的形式所吸引。这时教师根据画面内容分别播放琵琶演奏、舞曲、轻音乐、笛子的录音,引导学生随音乐而感受夜宴图的具体内容;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欣赏的积极性,对作品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2.唤起学生的审美经验,让学生积极思考。可以让学生围绕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作品风格、表现技法、传达的意境以及作品来讨论、评述,使学生认识到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认识到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艺术传统等。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绘了北方雄伟的高山峻岭,一座巍峨的山峰占据大半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中景为山冈密林,溪流淙淙,近景但见巨石几块,其间枝叶扶疏的老树之下,商旅赶着负货的驴队缓步而前。画面动静结合,大山的凝重雄浑与商旅缓行山间的牧歌式的情调有机相融,成为中国山水画“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的杰出代表。   3.引导学生学会意境转换。通过欣赏,我们看到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其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营造画面意境,写心、写思想、抒发情感。通过一首小诗或散文可以概括表达自己喜欢的中国画意境,同样也可根据一首诗词或散文的意境来描绘一幅画,做到诗画转换,意境相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4.引导学生将日常所掌握的文学、美学、哲学、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教师在以后的示范课、练习课、创作课中,都要将意境的表现渗透其中,使学生感悟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能力逐步提高。   编辑:王金梅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